昨天,成思危夫人舒允宜与国科大党委副书记董军社为“成思危捐赠阅览室”揭牌。国科大供图
“成思危捐赠阅览室”内景。国科大供图
昨天,“成思危捐赠阅览室”揭牌仪式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图书馆举行,成思危生前所阅读的近2万册图书经统一分编后,今后将供国科大师生借阅。成思危的夫人舒允宜说,成思危生前的节假日和休息日从来没有真正休息过,所有的长假都用来学习和写文章。家人希望把成思危的书放在学校里,让学生老师阅读,受到精神感染,勤奋好学。
□先生遗愿
生前工资稿费奖优秀师生
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和“中国创业板之父”的成思危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虚拟经济理论及应用的主要开拓者,构建了虚拟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创立了虚拟经济学科,有效地推动了虚拟商务学科的创建和发展。
同时,他还是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六届、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自2001年至201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2015年7月12日,成思危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
去年年底,成思危先生家人根据成思危先生的遗愿,将成思危生前的工资、稿费捐赠给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发起设立“成思危基金”,善款的用途将设立“成思危教育奖”,以奖励中国科学院大学及国内外经济管理学科、风险投资学科里师德高尚、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同时奖励勤奋创新、品学兼优、生活困难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支持风险投资、虚拟经济与虚拟商务的理论研究,设立“成思危奖”,以资助和奖励风险投资、虚拟经济等新经济领域的创新研究。
一生阅读书籍超过3万册
走进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图书馆一层,一摞摞图书有序分编摆放在一间百平米的阅览室里,供师生借阅。这些书涵盖经济、管理、金融、化工、人文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共计19816册。每一本书籍皆为成思危先生生前所阅读。
成思危生前与这个世界的交集有29211天,但他一生所阅读的书籍有3万多册,而今捐赠的只是所有书籍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他平均一天要阅读超过一本书,读书量惊人。随手翻阅一本书,记者发现,几乎每册书籍扉页都有成思危的亲笔签名。
据校方介绍,这是成思危夫人舒允宜耗时5个月整理出来的近2万册图书,希望学校师生在阅读这些珍藏的书籍时,能起到鞭策作用。
成思危一生出版各种学术专著几十部,同时也是一位读书人,更是一位书籍收藏家,每次到欧美国家的一处必经之地就是书店。此外,生前爱好音乐的他,也喜欢购买各类CD、唱片。
□家人寄语
望师生能受感染勤奋好学
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汪寿阳回忆,他从1997年开始跟随成思危工作学习和研究。他从成先生身上学到很多高贵品质,“即使晚年在医院,先生仍然坚持阅读,并告诫经济管理学院的老师,坚持每天读书两小时。”
在成思危的女儿成卓看来,从父亲的一生来看,读书可以让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发生改变。
成卓说,父亲之前阅读巴金、矛盾、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书籍,这些书奠定了他浪漫的革命主义理想。他还读社会发展简史和大众哲学,奠定了他的政治启蒙。“因此他才能16岁放弃一个大少爷的生活,回到大陆投奔祖国的怀抱,参加建设。”她认为,父亲的这些举动是因为受了书籍影响,做出了人生重大选择。
成卓告诉记者,父亲在“文革”期间进行劳动改造,每次回到家里洗把脸,就会捧起外语和专业书照学不误。他不仅精读了数学、化学等科学书籍,还自学了日语、德语和法语,温习了英语和俄语。
成卓说,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通过读书意识到中国需要经济管理人才,毅然改行,从化工专业转到经济管理专业。1981年,他到美国学习工商管理,这一选择让他后来走上从政道路,这也是读书给父亲带来的智慧。
从1997年开始,成思危共出版了20本专著,200多篇文章,差不多平均不到一年就出版一本书,不到一个月就有一篇文章。“像他这样的精神,包括他的灵感和思想,很多都来源于书籍。”成卓说,家人希望把父亲的书放在学校里,让学生老师阅读,受到精神感染,勤奋好学,让大家都有一个完美智慧的人生。
□爱人讲述
他看过的书从不舍得卖或扔
对于为何要将家中书籍捐赠出来,成思危夫人舒允宜说,那么多书放在家里太可惜,捐赠的都是有用的书,放学校可以尽量发挥它们的作用。
成思危和夫人舒允宜是在华东化工学院的合唱团中认识的。当时舒允宜是合唱团的团员,成思危是指挥。有一次,成思危为舒允宜参加的女声小合唱做手风琴伴奏,合唱的歌曲是《高高的白杨树下》。以这次成功合作为起点,两人踏上了爱情之旅。1959年,两人喜结良缘。
有人问,成思危为何能学识渊博?舒允宜说,是读书和勤奋造就的。
舒允宜当年作为成思危的大学同学,对成思危的好学印象很深。她说,在学校,成思危除了念本科书籍之外,有非常详细的读书计划,每个晚上都要自学4个小时,特别重点学习多门外语和高等数学。
当时家里补助29元,除去吃饭花掉14元左右,以及日常用品花销,成思危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但毕业那年,他竟攒了8箱子书,他看过的书从来不舍得卖掉或者丢掉。
从书海里面寻“芳草”,这是成思危曾对爱人说的一句话。为了求真知,他节假日和休息日从来没有真正休息过,所有的长假都用来学习和写文章,并为此乐此不疲。每次出差途中,他最大的乐趣还是看书。
对于成思危为什么有那么多时间看书,舒允宜笑着说,为了让丈夫专心投入学习,所有家务事、照料老人、教育孩子的事由她承包。但她自己也有事业心,作为上世纪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舒允宜立志要做新中国的女工程师。
□学生回忆
出版每本专著都亲自核对
王轩曾经是成思危带过的学生。他还记得2011年入校的夏天,自己拿着简历和研究报告来到成思危面前,有了第一次温暖的接触。此后,他和同学几乎每月能见到两次老师,甚至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一次讨论学习,一次讨论项目,这对一位繁忙的国家领导人来说是很少见的。
成思危不仅在学术上关注学生,生活上也呵护备至。有阵子王轩在忙碌学习期间拼凳子睡在实验室,成思危还会特地打电话来慰问,让学生注意身体,关心他们每个月补贴够不够用。“很难想象老师能在细枝末节那么关心他的学生。”
成思危在治学上容不得马虎。在出版所有专著中,每一个字、每一本专著都是他亲自核对过的。王轩曾经有两次机会到老师家里整理书籍,他回忆,当时看到老师家中有上百本学习笔记,打开每一本笔记上面都用很标准的蝇头小楷,写下老师所有的心得体会,“很难想象这是一位80岁老人做的读书笔记。”
□子女讲述
从政后访美曾不带警卫秘书
20世纪60年代,成思危和舒允宜的两个孩子相继出生,一儿一女。大的是男孩,取名成朋,小名硼硼。一听这名字就能猜出是成思危所起,一来表示对自己所从事的硼化物研究事业的崇尚,二来希望儿子能传承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事业。
成朋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1984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考入了世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发起的研究生计划,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女儿成卓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又在北京广播学院取得硕士学位。
成思危生前对子女的培养秉持三不干涉原则,即事业不干涉、信仰不干涉、婚姻不干涉。但从小在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两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久而久之形成了良师益友的关系。
据子女讲述,以学者自居的成思危,在担任副委员长期间到美国访问,已经60多岁的他,都是自己一个人飞过去,不带秘书,也不带警卫。再往后岁数大点了出访,按照国家要求要携带随员,但是他还是一切从简,把规格降到最低,只要是国事访问基本上不会带超过一个人。
京华时报记者 潘珊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