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6/14 8:25:10
选择字号:
中德科技合作让“1+1>2”

 

■本报记者 王佳雯

近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并在国科大发表演讲的新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由科学家向总理身份转换的默克尔第九次访华行程,选择从中科院开启,这是否意味着中德科技合作的推动力将更加强劲?

事实上,在默克尔访华之前,中科院官网公布的一则喜讯——强相互作用理论中德跨学科重大合作研究项目获得第二期延续资助,这一消息用事实说明了双方在科学研究领域上的合作已经逐步走向深入。

“项目先要进行论证,在北京开了研讨会后立项、申请,再到德国波恩国际评审会,共同评审。”该项目的中方负责人、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邹冰松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了项目从无到有的历程。

事实上,在项目设立前,邹冰松已与德方相关研究机构和人员有了深入的互动。当时,正值科学院成立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中心之际,德方研究人员到兰州和北京考察大科学装置,以邹冰松为代表的中方研究人员借机表达了希望与之合作开展相关理论研究的意向,这引起了德方的兴趣。

“德方研究人员回国后,建议我们通过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来共同申请项目,开展合作,我们随即表示同意。”邹冰松回忆称。这才有了后来的立项、评审等一系列动作。

据邹冰松介绍,由于DFG的项目资助强度大,申请项目竞争十分激烈。来自世界各国的科研机构与德方合作的项目以及德方本土的项目都在其中,而申请的项目中只有30%能够获得DFG的支持。

“我们是2011年年底去德国波恩答辩,所有的项目都集中到次年5月集中讨论、筛选,最终我们的项目全票通过,获得支持。”邹冰松说。

与德国波恩大学的合作,在邹冰松看来是真正的“强强联合”。项目的德方发言人、波恩大学教授Ulf.G.Meissner,是当下中高能核物理和强子物理领域欧洲最有影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而随着国内第二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装置CSR与上海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SSRF等大型核科学装置的相继建立,我国核科学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强劲势头也不容小觑。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双方的合作从最初意向,到如今已完成一期评估并顺利延续,都是在“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推进的。邹冰松坦言,这其中,中德高层领导人的频繁互动,也让两国间的科技合作感受到了良好氛围的推动作用。

“政府间的全方位合作,科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邹冰松告诉记者,跟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的互动,所带来的提升不言而喻。“有时,我们在某些方面想推进研究,德方有一些先进的经验,能帮助我们的想法尽快实现,如果完全依靠自己,进展就相对会缓慢些。”邹冰松说,这样科学合作的开展,就是为了追求“1+1>2”的效应。

事实上,合作带来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科学研究方面。“科学院正在改革的四类机构,跟德国科研机构的四类机构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科技管理方面,科学合作都是互相促进的过程。”邹冰松说。

而在和其他国家科研机构打交道的多年经验中,邹冰松也明显感觉到,如今我国科技实力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强,国际间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顺利。

“现在很多国家的科研机构都有国际合作的愿望和需求,国内包括科学院、基金委等机构也对这样的国际合作非常支持,这让合作开展得非常顺利。”邹冰松最后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报》 (2016-06-1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