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6/23 12:44:42
选择字号:
时评:干部选举背后的“名”“实”之忧

 

■温才妃

近日,一则在媒体上出现的江南大学学生会干部选用程序和规则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这份规则中,不仅有储备干部,还有挂职干部;不仅有笔试面试、还有竞聘推荐;学生会主席配7名“主席助理”;一个班集体的“领导成员”由学生会下文件任命,有班长配备了5名助理;甚至在储备干部选拔条件中,还特别强调了“在学生会组织任职,有正式编制”……

这则很“成人化”的规定很快便引起了公众的一片关于学生干部“官僚化”的质疑,而笔者则由此联想到前几年,曾在媒体曝出的某些小学班级所有学生都是班干部的“旧闻”。

在那些“旧闻”中,每个班的班干部职位五花八门,比如有人专门负责浇花,有人专门管理饮水器,还有人的职务是墙报张贴维护中队长……

虽然以上提到的新旧两则事件分属于大学和小学,但其实是有一定相似性的。比如都属于学生自我管理制度的改革,再比如都扩大了“学生干部”的覆盖面,但这两者所获得的公众评价却大相径庭——小学的改革虽然也有争议,但大部分公众还是给予了正面评价;然而此次江南大学的改革却招来了几乎一边倒的批评之声。

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制度改革的核心究竟是“名”还是“实”。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最根本的职责是为广大学生服务,不管是在中小学还是大学,这一点是不会有变化的。小学班里虽然遍地“干部”,但这些“干部”被赋予的权力核心还是“为学生服务”,毕竟饮水机管理员要负责给同学换水,盆花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浇花。而至于这些班干部的“选举”,则简单得多,有些甚至仅仅是按照学号分配。换言之,这是一种重“实”而轻“名”的改革。

但此次江南大学的改革似乎正好相反。烦琐的干部考核,庞大的领导队伍,给人的是一种浓浓的“官范”,至于如何为学生服务在这样的“官范”面前,似乎已经显得不太重要了。而一个主席背后的七个助理,究竟是会对上负责还是对下负责,似乎已经不言而喻了。

一个学生会里严格选用制度,乃至于增加一些干部人数,并不是一件不可以的事情。只不过,在这样的程序改革和人员增减背后,渗透的究竟是对职责之“实”的重视,还是对权力之“名”的推崇?这一点,不管在学校还是社会,同样也是通用的。长久以来,公众对于高校学生会的“官僚化”问题早有微词。在这方面,我们是不是也该向小学生学习一下呢?

《中国科学报》 (2016-06-23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