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琦
“我们现在的成果多吗?”在日前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发言中的一句反问,吊起了在场院士的胃口。
目前,中国研究人员撰写的科技论文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但在刘中民看来,真正拿得出手的、能为国家真正作贡献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太少了。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对此深有同感。她在学习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座谈会上就道出了对现状的担忧:“我很清楚,我们现在有很多技术成果没有转化出去。”
在2015年全国高校科技转化指标的评审中,华南理工大学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名。身为校长,王迎军本应自豪。可她并不满意:“我们学校每年大概产出2000多项专利。但到底有多少转到企业里变成生产力造福人类,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因此,经济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引领支撑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是我国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科技不提供实用性成果,光提供论文是不行的。”刘中民直言。
常听科研人员说,每年都有不少科研成果产出,但往往是论文一发表就完事了,很多成果就这样被束之高阁。
在刘中民看来,那些成果压根都不能用。他更看重的是科技成果的实用性。“现在我们缺的是企业真正需要的成果。”
“这里头,我们的指挥棒出了问题——只认论文。”刘中民认为,成果转化需要通过市场,也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包括各种激励机制。
为什么现在很多科技成果都去了珠三角、长三角?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调研中发现,北京、天津的科技成果大部分都在珠三角、长三角实现产业化。
“这跟地方管理者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有关系。”徐匡迪说,“他们的管理比较接近于市场,脑子里有商业管理理念,成果自然都流向那里。”
“好成果其实不需要吆喝。”刘中民表示,科研人员要自觉关心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技术现状等,主动跟企业结合,站在企业发展更高的位置审视技术瓶颈、设定技术路线,真正研发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重大瓶颈问题的战略性应用技术。
“一位科技工作者对社会作出的贡献,至少要对得起那份工资。”刘中民笑着说。
王迎军坦言,让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成果能更快地转化出去,并不是让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
“科技工作者把一生的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某一项科研工作当中,甚至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其实心里想的是要把作出的成果用到社会上,让我们国家在某方面变得更强,让我们国家发展得更好。”王迎军表示,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心里真正期盼的一件事,尽管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中国科学报》 (2016-06-23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