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南方地区接连遭遇持续强降水天气,给农作物种植与收成带来了影响。在南方的夏季,通常久雨后便是高温干旱,极易引起“涝转旱”灾害。涝旱相连,农作物“水深火热”如何解?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有关专家。
重中之重:谨防疫情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
湖南省农委办公室副主任彭向阳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暴雨灾害主要影响了湘北的水稻种植。6月29日以来的持续暴雨致不少成熟早稻倒伏。湘北区域早稻单产预计较去年会有所下降。同时,晚稻秧苗也有部分损坏。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所长张玉烛称,早稻正是收获季,已不影响生长,收成取决于被水淹的时间和程度,大部分应可正常收获。但不排除多雨、迟收引起的成熟水稻穗上发芽,间接影响品质和产量。“对水稻来说,相对旱灾和高温影响,涝灾影响较小。”他还表示,这段时期一季稻中稻处幼穗分化期,一季稻晚稻处分蘖末期,苗较高,被水完全淹没(即灭顶)的可能性相对小。
相比水稻,旱粮耐涝、渍能力较差,受涝灾影响较大。湖南省农科院作物所书记陈志辉表示,目前的损失,主要由雨水冲刷引起作物倒伏、折断所致。“过段时间,蔬菜价格可能会有轮上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研究员马艳青说。持续大到暴雨,不少菜地被浸泡,部分低洼地带蔬菜遭遇“灭顶”之灾。雨后高温高湿天气,让真菌、细菌病原物繁殖加速,引起蔬菜烂根、烂经、掉叶,腐烂较快。
几方面专家均表示,涝灾后要做好农田排渍;及时清理作物上的淤泥,让作物恢复正常呼吸生长;被水淹后,作物根系吸氧能力下降,影响营养运输,要适当补肥、松土,提高土壤含氧量;对可收获的农作物抓紧抢收。重中之重,是要加强田间管理,严防病害、虫害的传播与发生。
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书记张德咏称,经历涝灾的农作物抗性普遍比正常植物低,易发病。不少疫病可通过水流传播。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治,如土壤消毒、喷洒打虫等。同时,农民要密切监测病虫害,将情报及时向当地植保站汇报,并留意植保部门的监测情报。
当务之急:抓紧补种与育苗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黄璜介绍,灾后除了及时收获可收获的作物外,对已无法挽救的作物,要抓紧补种。这亟须农委等有关部门迅速摸清作物秧苗受损情况,积极联系帮助农民补种。对秧苗不足的,要抓紧补育秧。对早稻品种中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可以拿来翻秋直播以救急。
彭向阳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湖南省农委已发送三次紧急传真电报到市州县市区,进行灾害预警和要求加强抗灾救灾分类指导。5日,农委开始组织专家去市州重点灾区抗灾救灾,指导灾后恢复生产。同时,湖南已对救灾种子等农资做了充分准备。省农委加强了应急值班,以及时了解讯情,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警惕:提防灾害“涝转旱”切换
“要高度警惕涝转旱。1998年的灾害就是如此。上半年水灾,下半年旱灾。水利、农业部门等要统筹和策划好,在排渍的同时,要做好水库的蓄水工作。”黄璜说。
湖南省农业大学教授周卫军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如果遭遇高温干旱天气,对旱粮作物影响不大。但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抗旱是个硬仗。尽管现在要对受灾农田抓紧排渍,但水稻田仍要注意保有一定田间水层。此外,要做好水利工程工作。此次强降水,引起了泥沙淤积,易堵塞水利管道设施,要抓紧清理疏通沟渠、堰塘等的泥沙淤,确保水的输送渠道畅通。
(科技日报长沙7月8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