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18 11:00:38
选择字号: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研究解析亚洲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后生物交流过程

 

本报讯(记者彭丽)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课题组,联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专家,解析了自始新世以来的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撞相接后,多个生物类群在两个板块间的扩散过程。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生物交流是现有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形成途径之一,大多发生于板块间具有适宜气候和温度的陆桥处。东南亚地区的大部分物种都是由冈瓦纳大陆经过印度次大陆扩散而来,使之成为现今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地理区系之一。

研究表明,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物种交流开始出现。自4400万年后,东南亚大陆与印度次大陆之间的生物类群交流频次加强,并在1500万年达到峰值。这与中新世中期在喜马拉雅山隆起的过程中,从缅甸到不丹的低喜马拉雅山麓雨林带区域的形成时间一致。而从1400万年后,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的物种交流减弱,这与印度北部和西北部季风气候的转变及气候的干旱影响相关。该成果对研究地球板块运动和生物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报》 (2016-07-15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