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原子能院研究人员在控制台前进行零功率实验操作。
科学网北京7月27日讯(记者陆琦)今天上午,加纳微堆低浓铀堆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功实现零功率实验首次临界。这是继我国在今年3月完成首座微堆低浓化改造、实现满功率运行后,在践行国际承诺、推广减少高浓铀合作模式层面取得的又一项重大进展。
加纳微堆是原子能院于1995年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项目为加纳设计、建造的该国第一座研究堆,采用高浓铀为燃料,其建成为加纳核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2013年,经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美国能源部(DOE)、加纳和中国协商一致,由中国牵头承担对加纳微堆进行低浓化燃料改造。自2015年签署正式合同开始,原子能院就开始了加纳微堆的低浓化改造工作。
“微堆低浓化目的是在不改变堆芯几何尺寸的前提下,将高浓铀堆芯燃料替换为低浓铀堆芯燃料。”原子能院堆工部主任杨红义表示,加纳微堆低浓铀堆芯零功率实验首次临界的成功,标志着该项目中方负责的所有技术准备工作均已完成,项目的关键步骤已经取得成功。
杨红义表示,开展微堆燃料低浓化工作,既符合我国核不扩散的国际政策,也能更有效地防止核扩散,并能在国内外推广微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加纳模式”也将为后续微堆低浓化以及核不扩散国际间合作提供重要的经验。
据悉,微堆是一种小型、低功率、固有安全性好、容易操作的反应堆装置,可以建设在大中城市人口稠密的大学、科研单位等,能够广泛应用于中子活化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教学培训、反应堆物理实验及仪器考验。上世纪80年代,原子能院成功开发了中国第一座原型微堆,并在此后为国内外用户设计和建造了8座微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