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饶丽冬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6/8/2 10:47:32
选择字号:
韩春雨论文惹争议 专家表示时间会给出结果

韩春雨在实验室中。网络图片

南都讯 记者饶丽冬 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领导的课题小组发明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被国内媒体誉为做出"诺奖级"实验成果的"三无"副教授。然而,论文发表两个月后,全球仍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该新基因编辑技术引起质疑,多国科学家要求《自然-生物技术》介入调查并公开韩春雨实验中的所有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

多国科学家对韩春雨论文表示质疑

在两个月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所领导的课题小组在英国《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刊发的论文《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获得国内外的的一致赞誉,韩春雨本人被誉为做出"诺奖级"实验成果的"三无"副教授:无名校身份、无名气、无职位。

韩春雨小组得出的结果,是以DNA来介导NgAgo(一种核酸内切酶)对靶向基因的识别从而进行基因编辑,被认为是基因编辑领域的一向重大突破,许多科学家与实验室纷纷重复韩春雨的实验。

然而,在论文发表后的两个多月后,没有一家科研团队宣布成功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结果,使得这项新基因编辑技术受到极大的质疑。7月29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医学基因编辑课题组负责人GaetanBurgio在博客中表示,经过多次尝试后,国际上重复实验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的,"NgAgo的未来并不明朗",他建议《自然-生物技术》期刊要求韩春雨公开所有的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

西班牙高等科学委员会(CSIC)下设的国立生物技术中心的科学家LluisMontoliu转发了GaetanBurgio的博文。7月30日,LluisMontoliu更新博文称,他已经停止了所有关于NgAgo的项目,同时"建议所有想做这件事人不要再浪费资源"。在国内,方舟子等也对其实验的重复性问题提出了质疑。

面对NgAgo的质疑声,韩春雨本人自6月下旬开始在百度贴吧上做出过一些回应。7月2日,在贴有方舟子质疑原文的帖子中,韩春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回应,"细胞做好检测,不要有寄生菌污染,不要有支原体污染……我非常确定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单转guid不会影响GFP表达……转染用的质粒质量要好,guide磷酸化完全……"

昨天(7月31日),韩春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会再回复这些质疑,并认为质疑"不科学",实验结果的讨论还得回归科学本身。

韩春雨被誉"诺奖级"的"三无副教授"

昨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首页还挂着"我校教师韩春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通知。文章表示,青年教师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该杂志影响因子为41.5,"该成果核心为一项替代目前通用的Cas9的基因组编辑新技术,这一成果打破了国际基因编辑技术的垄断,实现了中国高端生物技术原创零的突破。"

2016年5月2日,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刊发韩春雨团队发明的一种新基因编辑技术,被认为具有独特优势,未来极具潜力。简单而言,这项技术有望治疗由基因突变造成的疾病、改良作物性状等,可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精准基因改造,以及乙肝、艾滋病或者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

据了解,韩春雨这项"中国创造"尖端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研究始于2013年,该技术被誉为第四代基因编辑技术,打破了国外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垄断,被认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韩春雨今年42岁,任教于河北科技大学,是名副其实的"三无"副教授--无名校身份、无名气、无职位。他的实验室十分简陋,但却做出一项"诺奖级"的研究成果,媒体美誉其成果"不亚于世界一流的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

5月24日上午,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率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在石家庄调研期间,还与韩春雨约谈聊了两个小时,并赞其不急功近利,这名"三无"副教授迅速在媒体上走红。

【专家说法】

中科院院士陈宜瑜:

科学需要重复实验

耐心等待时间给出结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对南都记者表示,韩春雨的实验结果给了科学界一个很大的鼓舞,目前不能重复有多种原因,"有可能是韩教授这边的原因,也有可能是重复实验者方面的原因,双方都可能存在偶然性。"

陈宜瑜表示,媒体上对于《自然-生物技术》介入调查,并公开韩春雨实验中的所有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的呼吁,其实并不必要。"期刊在发刊前,并不会要求作者提供所有的实验数据,更不会重新做一遍实验进行检验,那样太耗费时间了",陈宜瑜告诉南都记者,一般来说,期刊会请行内的专家对实验过程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只要实验的步骤流程是合理的,并不会对得出的数据进行检验。

"同样,除非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学术不端,否则杂志社也不会介入调查或者删稿",陈宜瑜说,一项新的实验结果出来了,会有人去重复验证,对结果进行讨论,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不用多久,时间就会给出结果。"

"我相信韩教授本身也会努力,去找出为什么其它人无法重复他的实验的原因。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改善",陈宜瑜认为,现在公众不需要过于关心韩春雨的实验结果,匆匆忙忙地去下结论,"科学不是一是一、二是二那么简单,需要重复的实验和足够的时间验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