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豆类进出口产业年会在辽宁大连召开,十余个国家的200多名行业代表出席大会。
其中,来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豆列主产地的贸易专家和来自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山西、云南、新疆等地的国内商贸专家就2026年杂粮杂豆产地产情、贸易形势、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组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柴岩对杂粮生产形势、问题以及对策做出了分析和分享。
粮食生产政策调整 杂粮迎来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受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替代产品进口冲击等因素影响,当前玉米供大于求,库存大幅增加,种植效益降低。根据玉米供求状况和生产发展实际,亟须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之中,杂粮杂豆是其中的关键作物之一。
2015年11月,农业部颁布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
柴岩指出,从“镰刀弯”地区种植业特点来看,该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是我国小杂粮小杂豆主产区。
从《意见》提出的具体调整内容看,杂粮杂豆确实分量十足。比如,《意见》建议,在东北冷凉区,发挥东北地区种植大豆的传统优势,恢复粮豆轮作种植模式;在北方农牧交错区中,东北四省区以发展青贮玉米和粮豆轮作、花生、杂粮生产为主;冀北、晋北和内蒙古中部以发展耐旱型杂粮杂豆、马铃薯、经济林果为主,陕甘农牧交错区以发展杂粮杂豆为主;在太行山沿线区,大力发展耐旱的杂粮杂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在西南石漠化地区,积极发展杂粮杂豆、茶叶、核桃、油茶、中药材等。
同时,农业部也颁布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控制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调减玉米改种杂粮杂豆或青贮玉米,推广玉米大豆轮作被视为化肥减量增效的措施之一。
从减少农药使用的角度,柴岩表示,长期重茬种植导致病虫害大发生,造成减产,品质下降;发展杂粮杂豆轮作倒,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农药使用,控制环境污染,提高食品安全。
今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调整任务之一就是,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必须指出的是,近些年来,随着杂粮养生保健功效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市场对各种杂粮产品的需求正不断提升。《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发展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从具体的品种结构调整重点来看,薯类杂粮要扩大面积、优化结构、加工转化、提质增效;到2020年,薯类杂粮种植面积达到2.3亿亩左右。
杂粮生产面临问题不少
尽管在种植业结构、粮食生产调整的大背景之下,杂粮杂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不受重视,杂粮生产亟须破解自身的发展难题,才能更好地顺势而为。
“优良品种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只有优良的品种才能有优质产品,才能打造名品。”柴岩表示,杂粮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优质专用杂粮品种的转化。
种子却是目前小杂粮的瓶颈。从品种来看,目前是“一多一少”的状况:审定、鉴定、登记的杂粮品种多,真正投入生产的杂粮品种却少。同时,杂粮品种缺乏商品性评价。
从种子生产来看,由于大多数杂粮为常规种子,不易控制种子生产,经济效益低;国家没有专门的生产经营机构,也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拥有足够的生产用种,才能快速将优良品种转化为优质产品。然而,目前从事杂粮种子生产经营的机构极少,杂粮种子供应问题成为制约杂粮生产的瓶颈,出现了无人生产种子、无人供应种子的现象。
“小杂粮没有繁供体系,又没有政府支持,大多数品种因育种单位没有经费不能繁种供种,解决不了新品种的生产用种而得不到示范推广。”柴岩此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曾表示。
除了品种和种子生产,柴岩表示,应用先进的杂粮生产技术是减少杂粮种植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的关键,也是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杂粮生产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柴岩在调研中发现,对于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相关政策的出台,许多农民其实是茫然无措的。“他们不知道种什么、种多少,也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将来的产品卖给谁,价格如何。”柴岩说。许多经营杂粮杂豆的贸易公司没有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只是根据客户的要求买产品或卖产品。目前,许多杂粮杂豆在积压。换言之,市场缺乏对生产的引导,生产和市场处于脱节状态。
搭建杂粮杂豆产业平台
针对杂粮产业的发展瓶颈,多年来,由柴岩带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杂粮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用科技创新推进杂粮产业的前进。
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杂粮研究团队在陕西省开展荞麦、糜子、食用豆类等育种栽培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先后育成一批甜荞、苦荞、糜子、绿豆、芸豆、豌豆、草豌豆等小杂粮品种26个。为推进糜子机械化播种技术试验示范,促进糜子产业发展,2008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开展了优质适口性好的糜子品种筛选与评价、示范推广和商品基地建设,组装集成糜子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引进筛选机械化精量播种机具,强化良种良法配套,试行农机农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定边、靖边举办荞麦产品、荞麦米、荞麦粉品质评价会,对7个品种进行了鉴评。与会专家表示,应建立和制定荞麦米、荞麦面粉品质鉴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综合评价荞麦品种,筛选适合主产区栽培的优质专用品种。
面对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粮杂豆生产如何突破?在柴岩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搭建杂粮杂豆产业平台,利用该平台促进育种家、企业家的对接;让育种家、推广专家、生产企业、加工企业、贸易企业通过平台建立联络,加强沟通,谋求合作。
其次,应该进行杂粮品种商品性评价,即按照市场需求(加工要求、适口性)进行品种评价,满足小杂粮加工需求。
第三,针对杂粮品种的瓶颈,柴岩表示,杂粮杂豆还需建立良种生产供应体系,解决好杂粮品种的繁殖和供应问题。同时,他还建议,集成推广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并建立商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