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磊 冯继强 来源:杭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6/9/19 15:55:50
选择字号:
探讨宇宙的命运 就是研究人类的命运
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学天文学有前途

 

 
记者 孙磊 通讯员 冯继强 文/摄
 
昨天下午,杭州市图书馆科技分馆迎来了一位科技大咖、55岁的天体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他主要从事宇宙学的研究,包括宇宙中的引力透镜效应、星系团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宇宙再电离探测。这一次来杭,武院士的讲座主题很宏大:《宇宙未卜的命运》。
 
表面上看,武院士探讨的是宇宙命运,但最终却和我们息息相关:地球的资源总有一天会耗尽,当人类不得不太空移民时,该具备哪些技术?
 
宇宙未卜的命运 也是人类的命运
 
“你肯定没法带足够多的食物进入太空,你必须自造一个可循环的生态系统,第一步就是通过光合作用供给足够的氧气。美国10多年前已经着手干这事了,一个富翁赞助了一亿美金,让8个科学家在沙漠里制造一个全封闭的生态系统,最后失败了,因为材料的缘故,二氧化碳没法被100%分解,最后氧气越来越少。”
 
武院士透露,美国人没死心,眼下又在夏威夷搞了一个系统,“关了6个人进去,这次主要针对人在太空中的心理、生理衍变。”
 
从事天体物理研究几十年,有没有像《三体》中的叶文洁那样,收到过来自太空中其他文明的讯号呢?“没有。”但武院士迅速补充道:“以目前科技的发展势态,再过10到20年,人类就可以探测到其他文明的信号了——当然前提是,如果有的话。”
 
年轻人投身天文学有前途
 
和国内不成气候的科幻市场相比,中国的天体物理学发展势头却相当迅猛。武院士透露,目前国内长期研究天文学的年轻科学家有60人左右,“这个年轻的范畴,是指30多岁到50岁左右的少壮派科学家,他们中大部分都有留学背景,科研力量在国际上也属于第一阶梯。”
 
就连天文系这一貌似高冷的专业,在国内院校也日渐呈百花争艳之势:北大、北师大、上海交大、厦门大学等竞相开设天文系。
 
武院士说,天文系的学生出路很多,并不一定非得成为科学家。“天文学啊是一口大锅,这锅里容纳了很多高精尖的基础专业技术,比如IT、通信、数学、物理,因为,从事天文学的研究,就必须具备极高的基础科研水平。以前有个学生特别擅长数学建模,毕业后跑去日本东京从事股票建模,赚大发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