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9/20 8:48:27
选择字号:
13年千里追踪,科学家终确定藏羚羊迁徙路线及“产房”所在地
藏羚羊保护依然在路上

 

■本报记者 彭科峰 张行勇

晨风乍起,雾气渐散。吴晓民站在山顶往下一望,远处山坡上是一望无际的藏羚羊群。它们步履矫健,警惕性十足,这让吴晓民压抑住刚要大声喊叫的冲动,但喜悦早已绽放在额头的每条皱纹里。

藏羚羊,我们又见面了!

作为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原所长,从2003年开始,吴晓民研究员每年都会在藏羚羊迁徙季节,进入青藏高原进行藏羚羊迁徙的实地跟踪考察。如今,已经整整13年。

这次于今年8月结束的科考显示,在西藏羌塘保护区色吾雪山产仔地,约有15万只以上的藏羚羊,初步估计青藏高原区域藏羚羊数量超20万只。数据证明,藏羚羊等高原野生动物的种群与数量已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或许,这也是日前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藏羚羊从“濒危”降级为“近危”的原因之一。但在吴晓民等诸多专家看来,藏羚羊种群数量仍未达到稳定性增长的水平,有关部门还应加强保护区内移民搬迁、畜牧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

13年雪域科考

藏羚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海拔3700~5500米的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荒漠等环境中。

“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使藏羚羊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从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结构、生态习性和行为上都适应了青藏高原独特且恶劣的自然条件,从而具有最优秀的基因。”吴晓民介绍,藏羚羊被公认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在科学研究、生态平衡乃至人文和美学等方面都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但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因为藏羚羊绒披肩(沙图什)深受贵族和富人的青睐,巨额利润促使盗猎者大量捕杀藏羚羊,这导致其数量一度急剧下降。

吴晓民和藏羚羊的缘分,始于13年前。近年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772所、国家地理信息中心、交通部天津水运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吴晓民团队先后进入青海卓乃湖、西藏羌塘甜水河等藏羚羊产仔地、重要迁徙停歇地、冬季交配地以及迁徙路线上,利用高科技手段及先进的设备进行实地科考。

2013年至今年,吴晓民团队先后采用北斗卫星跟踪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远红外自动拍照等手段,为分布在西藏羌塘的藏羚羊种群进行了连续四年的定位跟踪和实地考察。

在无人区藏羚羊科考中,他们经常遇到狂风暴雪、沼泽地陷车等诸多意外。这次的科考中,曾因天气的巨变,6名科考队员被花生米粒大小的冰雹狂打近半个小时。

“这一次,我们的夜间营地帐篷被棕熊围困。其间棕熊将科考队所携带的猪肉全部偷食。”吴晓民感叹,他们卧冰饮雪,克服了在无人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完成了整个考察。

多个重大发现

那么,这一次历时超过半月的野外科考,有什么重大发现呢?

第一个重大发现,是借助北斗系统等其他科技手段,科考队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并确认西藏羌塘色吾雪山及甜水河一代有一个目前青藏高原最大的藏羚羊“产房”,其中心区域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

调查中,吴晓民团队还首次利用电动固定翼无人机航测技术这一先进手段,对西藏羌塘藏羚羊迁徙过程进行了航拍,获取了该迁徙种群的密度、数量和年龄结构等数据,这是我国首个无人机在大型野生动物野外调查中的应用。

“我们利用无人机飞行了14架次,获得了覆盖范围超40平方公里,分辨率达到5厘米的高清影像。这个分辨率,我们可以从影像上清楚识别出刚出生的小羊仔。”该团队成员胡建波介绍,此次他们发现西藏羌塘保护区色吾雪山产仔地有15万只以上的藏羚羊。

此外,科研人员利用卫星定位技术,绘制了藏羚羊精确迁徙路线,明确了迁徙时间。“我们通过对2013年在西藏羌塘为藏羚羊佩戴的15个北斗卫星跟踪项圈的数据收集信息,实地核实了西藏羌塘藏羚羊迁徙路线、迁徙途中的停歇地、尤其是藏羚羊产仔地的范围。”吴晓民指出,他们的成果为藏羚羊的保护及保护区的功能划分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但需要指出的是,南北羌塘藏羚羊的迁徙存在明显差异。”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野保室主任丹丁告诉记者,北部藏羚羊的迁徙距离较长,平均在300公里,南部藏羚羊的迁徙距离基本不超过百公里。它们是否属于不同的亚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分析。

吴晓民表示,目前,他们通过对迁徙过程中藏羚羊的实地跟踪,采集了大量的被天敌伤害死亡藏羚羊的新鲜组织,已和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将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藏羚羊种群结构、地理种群及其分化奠定基础。

藏羚羊保护需更“给力”

近期,国际组织给藏羚羊的降级,也引发了外界对于藏羚羊命运的高度关注。

对此,吴晓民表示,中国政府和科学家为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西藏羌塘藏羚羊种群由当初估计的5万多只,恢复到目前的20万只。高原独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到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因为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极端气候多、盗猎等因素威胁,导致藏羚羊种群数量现在只是恢复性增长趋势,还未达到稳定性增长的水平。”吴晓民进一步呼吁,《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和非缔约国应当为制止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物的买卖提供严厉的法律保障,要加强与相关国家(地区)及国际保护组织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提出有效提案。

“同时,我建议加强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使藏羚羊的保护更加科学合理。加强保护区内移民搬迁、畜牧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减少藏羚羊栖息地及迁徙地的危害。”吴晓民最后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6-09-20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