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9/28 18:40:26
选择字号:
深度: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改天换日”?

 

3年前,只有本科学历的侯楠(化名)报考了北京某高校的在职研究生。3年来,由于“琐事”太多,加上工作繁忙,侯楠的在职研究生课程依然没有学完,但他并不太在意,有时候忙起来,他甚至忘了自己还有一份额外的“功课”。

不过就在几天前,一则新闻还是让并不很在意自己在职研究生学习的侯楠心中一动。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统一下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

一部“高等教育史”

如果回顾一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这一过程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近几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兴衰。

天津大学教师张立迁多年来一直从事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工作。据他介绍,我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职研究生教育)最早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还被称为“同等学力硕士/博士学位”。

“是时,正值‘文革’结束后首批大学生本科毕业,国务院也颁布了学位条例。在职研究生教育几乎就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复苏而产生的。”张立迁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也迅速成长,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初具规模。而随着上世纪末高等教育“大扩招”的开始,在职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出现了“井喷式”的扩张。“当时,整个社会对于在职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几乎所有教育机构都在联合办班,人们排队现场交报名费……”张立迁说。

但几乎就在在职研究生教育规模大扩张的同时,公众对于这种教育模式的质疑也出现了。

“2000年之后,公众开始发现,很多在职研究生根本没去上课,就拿到学位证。整个教学过程几乎处于散养状态。”张立迁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二五”期间。此时,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主题——内涵式发展。

“在‘十二五’阶段,国家对所有研究生教育都提出了提高培养质量的要求,在职研究生教育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统筹’成为了规范在职研究生教育最现实的手段。”张立迁说。

2014年11月,“文革”后国内首次以质量为主题的全国性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从这个角度上说,教育部最近印发的《通知》,其实是对2014年作出的改革部署的落实。

公平问题

如果将《通知》的规定作大致划分的话,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在入口端,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纳入统一入学考试;在中间阶段,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在出口端,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这三者中间,最受公众关注的无疑是入口端改革。

“这次改革最重要的一个变动便是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了统一研究生招生考试。”杨海燕在中国人民大学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授课已有多年。采访中,她坦言,之前高校的非全日制教育是没有入学考试的,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因为没有统一入学考试,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连所在专业的最基本专业知识都不具备,加之他们一般只能在节假日集中授课,而且学生到课率也不高,诸多因素之下,这些学生的培养质量很难提升。”

统一考试显然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在职人员考研门槛较低的问题,但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这种统考模式是否也能保证公平,其实是存在一定争议的。比如,在一篇评论中,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就表示,这种方式明显提高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难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多为在职人员,他们工作经验丰富,但在应试能力上却由于其年龄较大、精力有限而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主体——应届本科生较弱。

“须知,应届学生考研几乎是全力以赴,而在职人员往往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准备考试。如果‘同一门进’的结果是造成了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名存实亡,那么有可能在大方向上并不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储殷说。

在采访中,张立迁也觉得《通知》中的一些规定的确有“步子迈得过大”之嫌。“经验多的在职人员和经验少的学生一张卷子,对在职人员确实有些不公平。”

然而,对此,杨海燕却举出了另外一个例子。

“多年前,当我们开设专业硕士学位时,面对的考生都是在职的,但多年下来,专业硕士并没有因为有入学考试而被掐断路子。”她表示,虽然有统一入学考试,但考试内容可以不一样,分数线也可以不一样。“专业硕士考试和统招考试,即使是同一专业,分数线也是不一样的。”

然而,遗憾的是,在《通知》中,对于招生录取的规定却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被前置的门槛

关于统一考试的纷争并不仅仅限于公平与效率之争。

在《通知》颁布后不久,湖南某媒体曾进行了一些解读。在解读中特别提到,2016年湖南省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9所高校共招收录取了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在职人员6762人。但改革后,在职考生的考试难度加大,报考人数或将减少,一些高校非全日制招生将可能出现招不满或者计划缩水的现象。

伴随着录取门槛的提高,考生数量减少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如果录取人数大幅度减少,则可能会出现一些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在最开始的时候,在职硕士研究生招生是没有指标限制的。最近两三年,虽然有了指标限制,但招生人数依然不少,这使得各高校对在职人员基本上都采取了单独成班的教育形式。”在采访中,某高校研究生院一位教师担忧,如果考生因为统一考试而选择放弃报考的的话,我们是否还有足够的学生数可以支撑单独开班?如果不行,这些学生又怎么上课?是编入其他全日制研究生班级吗?

这位老师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至少侯楠就明确表示,如果需要统一考试,自己是不会考虑读在职的,而且“一般人应该都会这样想吧”。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指标是不能相互调剂的,但就在不久前,这一政策却出现了松动。据张立迁介绍,在最近的一次招生政策解读会上,有关人员表示,在非全日制计划有余的前提下,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以调剂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通俗地说,如果某位应届生考研不理想,原来的全日制研究生计划落空,只要学校还有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名额,他便有机会攻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是否也是有关部门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数量不足所采取的一种措施呢?”张立迁说。

对此,杨海燕觉得即使不存在统一考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其实也是存在难度的,因为他们必须要经历两门社会化统考,这两门考试就足以刷掉90%想拿学位的人。即使那些通过考试的学生,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者,也只有20%~30%的比例。“别看入门者很多,但自己能走多远,自己清楚。”

杨海燕坦言,统一考试其实是将考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难度的心理感应时间提前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利于我们对人才的筛选”。

“光看政策,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做”

对于像杨海燕这样的一线教师来说,此次《通知》的出台意味着什么呢?

张立迁并没有亲身教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不过他有很多同事在从事这样的教学管理工作。据他介绍,在《通知》见诸媒体后的那几天,他朋友圈里的同事反应很是激烈。“老师们感觉好像是要改天换日了似的。”

相比之下,杨海燕却似乎要淡定很多。

“对于我们这样的老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而新政策对于教学的要求仅仅是要求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而事实上,我们对于两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一直都是一样的。”在杨海燕看来,此次政策的改变并不能马上影响到课堂教学,而真正在课堂上发生变化还需要各学校自己针对政策去落实。

“就像之前提到的,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基本都是利用节假日,集中几天的时间上一门课程。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们没有预习和课后消化的时间,教学效果很差,以后如果还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培养过程就不会有太大的起色。”她说。

“再者,我们要区别对待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研究领域。”杨海燕说,对于前者,应用型内容要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一些,对于后者的学术思辨性要多强调一些。“这是需要各个学院认真落实的。如果光看政策,学院其实可以什么也不做,无非就是增加一个入学考试,但如果要真的理解政策意图,就需要在日常培养和课堂教学行为上发生变化。”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表示,不能只把“招生关”,而不把“培养关”与“出口关”。

“我国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都存在要求严进,而忽视培养过程与出口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解决这一问题,纳入统一入学考试,并不能有效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甚至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为此,国家应推进高校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重点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研究生导师制。”熊丙奇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