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郑劲松 韩笑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0/24 20:29:04
选择字号:
西南大学发现家蚕体形体色分子新机制

 

近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现家蚕中第一个鉴定到的具有同时影响幼虫体形和体色的多效性功能分子——BmorCPH24基因。

由教授代方银指导、博士研究生熊高等的原创研究论文《家蚕幼虫体形和着色受到一个新的表皮蛋白影响》在线发表在美国遗传学会出版的期刊《遗传学》上。

该项研究从定位克隆被命名为“竹蚕”(Bamboo, Bo)的突变基因出发。Bo蚕体节紧缩,节间部隆起,形似竹节,斑纹受到抑制,严重影响蜕皮和活动能力,显性遗传。研究小组将Bo突变基因导入其它显性遗传的斑纹突变体,发现Bo蚕中表皮蛋白基因BmorCPH24发生了无效突变,导致了遗传变异。进一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在正常型(Dazao)蚕中敲除BmorCPH24基因,成功再现了与Bo一致的突变表型,证实了该基因的功能和定位克隆结果的可靠性。

课题组研究发现,BmorCPH24基因为一个新进化出的基因,获得了同时控制幼虫体形和色素沉着的新功能。其发现对于理解昆虫生态学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启示,是昆虫对环境适应性的直观体现。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