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森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等一系列战略,其中,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十九大代表、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德森院士对记者说。
杨德森说,按照我国科技创新的链条,高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十分突出。高校育人质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基础性工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这个基础工程中,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顶层,是该出成果的地方。”
“人才培养是高校基本的职责,没有大量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的。”杨德森说,“我们不能跟着别人跑,要不断创新,创造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一流成果,弯道超车,引领世界。”
一直从事水声工程学研究的杨德森,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也是我国声学界最高学术成就奖“马大猷声学奖”的获得者。与水声事业结缘40年的他,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他认为,高水平人才培养离不开好的科研环境。
“没有高水平的研究环境,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杨德森说,“有的人说生源质量很重要,但我认为科研氛围也很重要。在我的团队里,一些入学成绩并不好甚至没有学过水声的学生,到我们这里来后,经过几年的学习训练,很多人都成为我们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谈及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杨德森以自己的研究为例说,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首先要实现海洋强国梦。水声工程就是研究水下声波发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中声学特性及其应用的学科,它对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实现海洋强国梦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杨德森所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培养了新中国70%的高层次声学技术人才,为国家作出了多项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我的一生就是致力于为祖国打造水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杨德森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为祖国的海防事业,推动我国水声事业进步一点,再进步一点,圆几代人海洋强国的梦想。”(本报记者 蔡继乐 见习记者 王家源)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