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
怀旧或许是永远的流行,如此来看,不难理解百货大楼为何是很多人胸口的那朵红玫瑰。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去一趟百货大楼意义非凡,甚至接近于一种仪式,意味着崭新与收获。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两个独属于自己的与百货大楼相关的记忆。
百货大楼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都是流行的代名词。关于全球第一家百货商店的诞生地和时间有很多不同意见,但大致时间段都在19世纪的30年代。商人们不再满足于销售单一货品,而是希望人们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地停留在商店里,选购那些他们或者需要或者不需要的商品。
消费的目的不再仅限于满足需求,或者说不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百货大楼里有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消费品,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而同时也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消费潮流,谁能拥有那些新到的货品、第一时间把握住流行,意味某种程度上的成功。
百货大楼因此成为了通往某种价值实现的“圣地”。各种人群都可以在这里获得满足:少女们追捧的潮流服饰,绅士们喜欢的名烟醇酒,主妇们倾心的珠宝首饰……价格是衡量物品价值的体现,而物品成为人的价值的某种标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个人财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随心在百货大楼选择商品。此时百货大楼最大的吸引力不再是身份及阶层的象征,而是提供给每一个消费者的选择权。
选择既是蜜糖也是砒霜。拥有选择意味着自由,而作出选择却需要时间精力以及不同程度的舍得。百货大楼给消费者提供了诸多选择,大家可以尽可能地货比三家。而结果往往是为了折扣或者因为喜欢,购买了非计划清单里的商品。
从心理层面看,购买新的物品代表某种改变,或者全新的可能。买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意味自己将获得崭新的个人形象,在别人那里获得更好的印象;买一对戒指意味着稳固的爱情,走向婚姻生活的决心;而买一把吉他或者一本新书则意味自己要尝试去掌握一门新的技能,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从这个层面来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买买买”了。购买一件物品,可能是简单地解决某个基本需求,它可能会给重复的日常带来一些新鲜感,但很多时候意味一种进步的可能——谁不想自己的人生愈来愈好呢?
如今的电子商务完全可以看做是百货大楼在虚拟世界的延伸,事实上绝大多数经营至今的百货大楼也确实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网购业务。
如果抛弃掉实体百货这个概念,以更宽的标准来理解百货大楼的话,那中国最大的“百货大楼”莫过于淘宝和京东这样的购物网站,而它们确实也会仿照实体百货大楼的概念来定义自己的商品门类和页面布局。获取商品变得越来越容易,去除租金和周转的费用之后,网购商品的低价更是具备极大的吸引力。
所以,才有了“去年双十一你囤的卫生纸用完了吗”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热点讨论话题的诞生。商家以大批量打包的方法保证低价生活必需品的盈利,冲动型的消费者被低价吸引、进行购买,而却忘记了自己的使用周期,以及因为需要储存和保管它们所付出的精力和所占用空间的成本。在寸土寸金的北上广,房价贵到令人咋舌,把昂贵的空间让给并不需要的物品“居住”,着实不是什么理智行为。更何况如今走几步就是一个便利店或者超市,非“双十一”期间网购也不见得贵到哪里去,何必非要囤囤囤呢?
设计师青山周平曾提出“共享社区”的居住观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人们并不需要一个面面俱到的家。不妨这样试着重新去理解自己的家:家只是我的卧室和休息的地方,转角的咖啡馆是我的客厅和书房,小区菜市场就是我的电冰箱。
借用这样的观念同样可以说服自己摒弃“买买买”和囤积癖:超市其实就是我家的备用品仓库,百货大楼橱窗里那件漂亮但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或者暂时用不到的商品其实是我寄存在那里的。
百货大楼不会消亡,只要人们还需要买东西,它就会存在,无论是以实体还是虚拟的方式。但需要清醒的是,购买不代表拥有,囤积不代表富有。如果你想重新拥有儿时那种去百货大楼买一包糖都会无比欢欣雀跃的心情,不妨对自己更苛刻一些,抛弃那些并非真正需要的欲望、徒生累赘的选择权。
想要拥有,不如抛弃。物质丰富的年代里,有人以更昂贵的消费证明自己的地位和价值,但也有人开始用极简的方式来对抗平庸。如果你也厌倦了被物质奴役的钱包和日常,那不妨也考虑用这样的方式证明给世界:我清醒理智,而且与众不同。
《中国科学报》 (2017-11-10 第8版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