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3日发布《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规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要“切实把师德评价放在首位”。
《办法》明确,不具备独立评审能力的高校可以采取联合评审、委托评审的方式,主体责任由高校承担。高校副教授、教授评审权不应下放至院(系)一级。高校主管部门对所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具体监管和业务指导。
那么在其他国家,高等院校的职称评定由什么机构负责?主要考查哪些内容?职称评定的竞争是否激烈呢?
日本:教授名额少、晋升难度大 资格评定主要由学校负责
日本大学中,小到车位安排,大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充分反映出日本人严谨的性格。在日本,要晋升为教授,难度相对较大,主要是因为教授的名额少。一般情况下,日本的国立大学按照国家标准决定教授人数,私立大学的教授名额相对更少,只有当某个专业的教授辞职或退休才会有空缺,或是新设立了一个专业岗位才有名额。
《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指出,在日本,要成为大学教授必须在该专业有高度的专业知识。虽然不需要通过某种考试,但一般来说需要有博士称号。有了博士毕业证书,先作为教授的助手进行研究工作,写论文,成果受到该学科学会的认可以后,由教授推荐成为讲师、副教授,最后成为教授。在这期间,忍耐力和韧性是不可缺少的。
教授资格的评定主要由学校负责,教师本人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业绩参考学校的标准向系主任提出申请,系里会组织校内外的专家组成审定小组进行评审。主管教育的文部科学省在对大学的指导中,对教授的评定有着关键的影响。教授的职位一般在有教授辞职或是老教授退休的情况下才有空缺。在少子化的现状下,大学的运营越来越艰难,教授职位增加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成为大学教授,在日本是一条越来越艰辛的道路。
英国:不同学校或不同研究领域职称评定标准不一 职位高低不能只以职称等级名称判断
在英国,大学对教师的职称评定一般分为5个等级,不同学校或不同研究领域的标准是有差别的,职位的高低不能只从职称的等级名称来判断。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以第一级讲师为例,不同属性的学校对同一名称有相当大的定义上的差别。大多数英国学校讲师细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暂时性聘用的讲师,不要求具有博士学历,通常由研究生兼任。永久性聘用的讲师则对学历有要求,较接近美国助理教授的职位。
对于教授的评选,不同级别的标准并不相同,不同学校以及不同研究领域的标准也不一样,会考查个人的研究成果及发布的学术论文状况,学院领导以及同事的意见也会作为参考之一。有些学校会看候选人教授课程的水平。
俄罗斯:职称评定硬性条件要求高、审核环节繁杂 不同职称待遇差别大
俄罗斯的高校至今仍然保留了前苏联时期职称评定的传统。取得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称后,不同职称的待遇差别比较大,所以俄罗斯的高校教师非常重视职称的评定。俄罗斯教育系统的职称评定机构严格而且极富权威,高校职称评选与教师的学位、从事教学时间、讲课水平有关,评选时会要求参考申请者的科研专著等学术成果。
《全球华语广播网》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介绍,以俄罗斯高校正教授的资格评选为例,获得该职称通常至少需要40年时间。申请者首先需要成为一名高校教师,读完副博士,攒够2年工作经验后再完成正博士答辩,之后再累积最少10年的教学科研工作经验,成为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在此期间至少有5名学生在其指导下取得研究生学位,还要至少发表50篇的专业论文,出版至少5本专著或合著的教科书,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学术会议经历。
当这些硬性条件都满足之后,需要向高校学术委员会提交申请报告,经过学术委员会同意后再报给高校校长办公室审核,所有管理部门一致认可后,将授予申请人全国统一的正教授证书,无论获得者是否退休,该证书终身有效。但如若发现有违规的情况,学术委员会有权利将其收回。在如此严格的硬性指标和繁杂的审核环节下,很少有俄罗斯高校教师能够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科研能力被视为评价俄罗斯教师职业活动能力的核心指标,但由于俄罗斯高校教师待遇较差,许多教师需寻求其他经济来源, 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造成许多高校教师科研成果极少, 科研等级分较低。对此,87%以上的高校教师认为,发表论文仅是为获取职位或职称的一个条件, 不能真正体现科研水平的高低。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