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2/4 15:18:11
选择字号:
中外科学家在《自然》发文总结空间先导专项经验
呼吁以科学引领让空间科学产出最大化

 

日前,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负责人、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与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欧空局前副局长罗格·博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联合署名的评论文章(原文链接),总结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重要成果。文章建议,在空间科学方面,科学家和项目管理部门应培育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以科学为引领的管理战略。

文章表示,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应当由科学家主导自下而上地提出,而不是由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地决定。如果管理机构引领项目设计,科学家通常只能在项目上搭载仪器,研究人员几乎不参与系统协作或国际合作,这会减少项目的科学产出。与此同时,科学家不应越俎代庖,当科研人员而非政府主导经费分配时,通常会使经费增加,损害其他项目或有损空间项目的整体平衡。

文章指出,遴选科学卫星计划应按照两个评价指标——科学目标的重大性(Impact)和参与度(Involvement)。评价者应当判定项目是否将解释重大前沿科学领域的新知识,拓展人类对宇宙与自然的认知,颠覆、扩展或产出基础科学理论。同时,评价者应当了解项目是否能使一大批国内外科学共同体参与其中,促进科学共同体的发展,并产出一系列出版物。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所取得的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进展,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直接成果,更是制度创新孕育、服务和保障的结果。”吴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六十多年来,“两条指挥线”(即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一般称为“工程两总”),是我国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成功的法宝。空间先导专项在此基础上,将原“两条指挥线”拓展为“首席科学家+工程两总”制。

吴季表示,“首席科学家+工程两总”制首次把首席科学家提高到了与工程“两总”同等重要的地位,赋予首席科学家“一票否决权”,真正做到了让首席科学家“有职有权”,避免了过去科学目标“就汤下面”、让位于工程技术实现的情况再度发生,确保了科学成果的产出。

记者了解到,空间先导专项还建立了从战略规划、概念研究、预先研究、背景型号、工程研制、科学运行、成果产出的完整创新链条,全面覆盖了空间科学从研究到研制再回到研究的全部阶段。

“这有助于消除科研创新中的‘孤岛’,改变过去工程项目‘一事一议’、就项目谈项目的局限思维,转变为从长远和国家战略的谋划,孕育了空间科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沃土,培养稳定了空间科学研究研制队伍,为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出成果’提供了‘水之源、木之本’。”吴季说。

吴季介绍,下一步,专项将设立科学卫星“首席科学家工作室”,设立科学数据模拟分析课题,进一步丰富完善空间科学发展的创新链条,指导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实施,同时推动新的国家重大专项“空间科学2030”立项,助力空间科学国家实验室组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