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这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天眼让世界再次聚焦贵州。
2016年9月,被誉为“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随后贵州省委宣传部以“中国天眼”为题材,组织创作了歌曲《天眼》。
2016年11月,作词家陈涛到贵州平塘采风,看到如此浩大的国之重器,他感慨万千。如何透过百来字的歌词,展现如此大体量的高科技成就?在万千感慨中,又从哪里切入表达赞美之情?采风回来的路上,他一直苦思冥想。“天眼”是人类仰望宇宙的一个窗口,从地球和宇宙的关系切入岂不妙哉!“天眼”不就是地球“向宇宙”发出的“一声问候”吗?
陈涛想到了我国古代先民对天文现象浓厚的兴趣和悠久的观测历史。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对“银河”“月宫”充满想象,对一些天文现象作出异常细致、从不间断的观察与解读。民间更有数不清的美丽传说相传至今。古香古色的歌词于是汩汩流出:“我先祖,无数次仰望星空,动情于你的永恒之美;长夜里,刀刻笔记追随,口口相传,百转千回,以爱情做结尾……”
歌词完成后,作曲家印青数次打电话与陈涛沟通词曲搭配细节。“我试图在主旋律音乐和流行通俗音乐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既有个人情感的表达,又有国家情怀的展示。”印青说。
“《天眼》是个大题材作品,如何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人接受和喜爱至关重要。歌曲有对浩渺星空的描述,又有对历史纵深的刻画,更有当代人类的追寻。”印青说,要把这些创作理想在音乐中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达到浪漫动人又大气磅礴的效果,他和陈涛几易其稿。
“在创作中,我将贵州民歌的旋律特点有机融入歌曲,而又不露太重的痕迹。歌曲的主歌部分就是由贵州民歌演变而来的。”印青说。
(本报记者 郭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