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3/13 9:57:16
选择字号:
总理为灰霾“悬赏”:科技界怎么拿

 

■张楠

灰霾,是当下国民的心肺之疾。3月9日,在陕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会场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卫健“抢先”建言,希望加强对灰霾形成机理的科学研究。她的发言当即获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高调回应:“对于攻克雾霾形成机理的科研团队,我们愿意拿出总理预备费给予重奖”!

总理的回应,无疑向科技界发出了更为强烈的呼吁。以“悬赏”的方式重点激励一项基础科学研究,动用“私房钱”性质的总理预备费作为奖金,其背后急切、焦灼的心情可想而知。

多年来,在应对灰霾的问题上,广大科技工作者一直在积极行动、潜心研究。中国科学院2012年启动的先导专项——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恰恰在两会召开前夕发布了一批阶段成果,部分探明了灰霾的形成机制。

如果以“灰霾”概念被明确提出的2002年为界,此前我国学者开展大气气溶胶的针对性研究已有20余年。这些早期研究为今天系统研究区域灰霾形成机理及演变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关于灰霾的研究内容也从早期的定义、识别方法、气候特征等,发展到单颗粒物理化学特征、光学性质、遥感研究、有机气溶胶毒理学,以及模拟、预报预警、监测排放等多学科、多方向的交叉领域。这些研究不仅增加了我们对灰霾的认识,更为科学治霾指引了方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经历了持续的科学研究,但对于诸如灰霾的准确成因等基本问题,目前的研究仍无法给出清晰而完整的解释。从公众的角度看,无论政府公布的数据与个体的感官有多少差距,无论减排与监管的手段措施实际成效如何,大家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对抗污染、防止受害。即使我们肉眼看到的是蓝天,但实际上种种导致气溶胶颗粒污染物生成的气体都已存在,并正在酝酿下一波灰霾。

仅凭直观感受必然无法认清灰霾的真相,这就需要借助科学研究的手段,从基础机理研究入手,探究灰霾成因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进而为真正治理这一顽疾提供有力的指导与支撑。灰霾一日不被攻克,民众就一日人心惶惶。总理的振臂高呼,发出的“悬赏”之邀,原因即在于此。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寄望的:广大知识分子要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攀登创新高峰。

打好蓝天保卫战,重奖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信心,敢挑重任、勇攀高峰,多学科协同突破,真正把成霾机理研究透,为灰霾治理和大气污染物源头减排提供更加清晰的认识与判断和更有效的科技支撑。

在这样一场“全民战争”中,期待广大科技工作者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攻坚克难不断创造新的突破。

《中国科学报》 (2017-03-13 第1版 要闻)
 
相关专题:2017年两会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