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人力人才资源为支撑,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事关我国长远和发展全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多次提到创新,内涵丰富,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取向清晰。如何提升创新发展支撑能力,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创新是一个复杂多元的价值创造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创新过程涉及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创造,是一个增值循环过程。创新发展政策不仅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创新活动中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创新活动中的关系。在科学价值创造活动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的投入主体作用,在经济价值创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技术价值创造活动中要注意协调政府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建立风险分担和收益共享机制,在社会和文化价值创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社会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提升创新发展支撑能力就是要统筹协调各类价值创造利益相关者,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加强基础前沿和战略科技领域布局,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需求。要优化基础前沿研究布局,稳定支持基础前沿自由探索。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在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起并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高端科研设施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和团队来华工作,形成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的基础前沿科研队伍,力争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领域一些重要方向上引领世界。聚焦人工智能、能源、海洋和空间等战略领域发展需求和重大技术变革,超前部署智能、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战略科技领域前沿探索,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安全可控技术体系,培育未来产业核心竞争力。
牢牢抓住智能信息技术革命发展机遇,把握未来智能信息社会发展先机。当前,以人工智能、互联网、移动通信、量子通信、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信息技术正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不仅拓展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作用空间,而且提升了人类实时精确控制物质世界的能力,推动了以更安全、更放心、更便捷、更舒适、更和谐为特征的未来智能化信息社会的发展,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给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带来挑战。新兴智能信息技术群体性突破将颠覆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对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格局重构产生深刻影响;新兴智能信息技术群体性突破将打破传统的社会分工,体制机制改革需求日趋强烈,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借鉴“两弹一星”成功经验,组建国家人工智能实验室,制定规划、汇聚人才、保障条件、完善管理,把握智能信息社会发展先机。
进一步优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议题选择,着力破解改革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当前,创新人才、科技奖励、科技计划、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仍待深化。一是要深化创新人才管理方式改革,根本解决人才计划标签化问题,并弱化其与创新资源配置挂钩。二是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增加面向个人的科学技术奖,减少或者取消针对项目的科学技术奖,避免知识产权纠纷。三是统筹国家科技计划和科研事业单位改革。针对事关国家长远和全局发展的科技重大专项特点,加强科技重大专项人才、组织机构和经费的统筹管理,加强组织机构能力建设。四是深化创新领域放管服改革,明确政府权力清单,改进市场准入管理,健全产业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五是坚持依法合规改革。建立改革试点政策的合法合规审查机制和突破法律法规的快速授权机制,激励改革者进一步解放思想,直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和难点问题。
(作者:穆荣平,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