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中国气象局举办了一场以“观云识天”为主题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活动中,多位专家向公众介绍了不同的云的种类、当前最先进的观测设备、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知识,并解答了公众的提问。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曹晓钟向公众介绍了国际上对云的分类,展示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形状各异的云,并介绍了卷云、积云、层云等不同类型的云的特点和成因,比如雾霾天就常会出现层云。曹晓钟还介绍说,以前观云主要靠人工,现在人工观测方式已实现自动化,可见光测云仪、红外测云仪等设备正在广泛使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继明称,我们在聊气侯变化的时候,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云的变化非常得快,另外因为地球上很多地方被云覆盖,比如海洋上三分之一被云覆盖,云的生消对太阳的辐射有影响,会影响整个大气的温度,对气侯变化有影响。大家要知道云的形成机理,它的变化趋势,它产生的降水,对其有一个预测和评估,才能够对整个地球的气侯变化有一个更加精确的预测和预报。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四号”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魏彩英介绍了气象卫星在观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她表示,“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后,我们对局地强对流天气的观测频次大幅提升,将对我国的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灾害性天气预测等发挥巨大作用。随着观测手段的提升,现在卫星观云的分辨率越来越高。随着我们卫星能力的提升,现在用科学的算法就可以反衍出很多的定量产品,比如降水估计,即这不同的云里面哪个云有可能下雨,有可能要下多少雨,就可以通过卫星反衍的定量产品告诉大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汀向公众解释了关于气侯变化对二十四节气的影响的问题,她说,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本质上是用天文算法固定下来的,每年基本不变,如果我们把现在二十四节气的温度和以前二十四节气的温度做一个比较,能够看出在春季和秋季发生的这些节气相比往常是被压缩了,换言之,就是冬天和夏天的二十四节气,表现出来的气象方面的指征实际上是更剧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