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俊庭 胡晓军 崔冰心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5/12 13:52:51
选择字号:
河南省实现首次直升机转运卒中患者

 

 5月9日13时20分许,当不少人正享受着午睡的甜蜜时,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区上空,突然响起直升机引擎的轰鸣声。转眼之间,这一“天外来客”就停降在西住院部1号病房楼楼顶上。

 直升机身上,喷饰着中国紧急救援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字样。飞机停降地,正是该院首次启用的空中停机坪。这天,从接到救援到紧急起飞,从空中救援到紧急手术,对一位卒中患者的救治,实现了突破!

 动脉瘤破裂、急性脑出血、160公里、缺乏专业救治……当这些与生命相连的词语叠加在一起时,如何保证在第一时间抢救病人,提供有效救治便成为考验一家医院应对急危重症病人处理能力的时刻。今天,河南省人民医院首次航空转运脑卒中患者,标志着省医在脑卒中治疗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也充分表明该医院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体系呈现良好运行态势,惠及广大群众。

一个电话  30分钟160公里的救援

 “病人62岁,突发脑卒中,需要接受专业治疗!”5月9日一大早,河南省人民医院公共事业发展部96195综合服务中心接到河南省滑县某医院的紧急求助电话,称有一名脑出血患者情况危急,需要到拥有国内一流脑卒中治疗技术的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专业栓塞手术。

 接到电话后,工作人员立刻启动应急机制,迅速组织介入科专家会诊,并积极联系航空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对患者进行飞行转运评估。该院“脑卒中绿色通道”“航空医疗紧急救援系统”随即启动。

 13点18分,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一架绿色飞机稳稳降落在河南人民医院新启用的326平方米的楼顶停机坪上。仅用30分钟,距离郑州160公里之外的病人被安全送入该医院手术室。

协同合作 全力解除患者危险

 该患者今年62岁,两天前突然昏迷,送入当地医院被诊断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科副主任医师王子亮介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极其危险的脑血管疾病之一,首次破裂出血患者死亡率约30%,二次出血死亡率高达70%-80%。如果不及时手术,很有可能再次发生出血,导致患者生命危险,所以治疗刻不容缓。”

 河南省人民医院领导对于此事高度重视,院长顾建钦,副院长陈传亮、申志强、孙培春、张连仲等赶往现场部署救治工作。医护人员积极应对,多部门协同合作。急救人员早已在停机坪前做好接送病人准备;介入科主任李天晓、副主任朱良付、副主任医师王子亮及其团队成员详细研究病情,确定治疗方案;麻醉医生及时到位,确保患者一经来到便能立刻展开治疗,从人力、时间、过程三个方面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介入手术室内,王子亮医生等医护人员为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栓塞术”。造影显示,患者为双侧动脉瘤,手术时间预计4个多小时。医生通过微导管开辟的路径“直达”出血部位,填入栓塞物,封堵出血点。21时左右,手术结束。目前(5月10日),影像结果显示患者结果良好,两日内即可转入当地医院接受后续治疗。

互联智慧+航空救援  彰显省医责任担当

 面对突发情况和急危重症患者,为其提供快速、安全、有效的医疗保障,是一家大型综合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为了彰显社会担当,河南省人民医院探索建立了“分工明确、覆盖广泛、资源共享、互联智慧、服务同质、便民惠民”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此外,该医院还以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体系为依托,建立覆盖河南全省的航空医疗紧急救援网络,形成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救治圈,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空地互联网三位一体”的救援服务。此次用“空中救护车”转运脑卒中患者,就得益于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安阳区域联络专员第一时间了解到滑县当地医院患者情况,立即与该院综合服务中心、航空救援中心联系,积极沟通,极大节约了急救时间,提高了脑卒中急救效率,充分发挥了三级综合医院的龙头作用。

 自2016年2月29日首飞以来,“空中救护车”已安全飞行173架次,飞行时间达83个小时,成功实施航空救援12次,救助危急重症患者12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