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丹华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6/7 10:25:46
选择字号:
中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陈士橹:星斗其志毕生不移

 

 
“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旧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国家科技和工业落后,有国无防,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创痛之深,这些经历成为我选择航空航天作为终生事业的初衷。”陈士橹(见图。资料照片)在《剑指苍穹——陈士橹传》一书的自序中解答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陈士橹,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2016年4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96岁。这一天是首个“中国航天日”,而建航天、保航天、发展航天也是陈士橹一生轨迹的浓缩。
 
刻苦研学,立志航空报国
 
1920年9月24日,陈士橹出生于浙江东阳。抗战时期,日军的狂轰滥炸激起了青年陈士橹航空报国的强烈愿望:“要是我们也有飞机、有空军,日本人就不敢这么狂妄!”
 
他高分考取了重庆中央大学航空系,一年后又转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航空专业知识。1945年6月,25岁的陈士橹毕业于西南联大并留校任助教,试图以教育实现“航空救国”的抱负。
 
上世纪50年代留苏学习,陈士橹用两年时间成为莫斯科航空学院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创造出一种被称作“陈氏机动飞行算法”的简捷算法,在苏联航空航天设计部门得到应用。
 
学成归国的陈士橹参与到我国刚起步的导弹研制中。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生产的“东风二号”导弹在酒泉发射场发射升空。“由于设计时把导弹当成了不会变形的铁块,没有考虑到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受力会发生弹性变形,甚至折断,导致了导弹发射失败。”陈士橹的弟子、西工大航天学院院长唐硕教授说。这后来成为陈士橹的主要研究方向,尤其是战略导弹、大型运载火箭、捆绑式运载火箭等细长体飞行器。
 
1992年,我国启动继“两弹一星”后又一个国家重大高新科技工程——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决定委托陈士橹的团队承担项目技术攻关。
 
经过夜以继日的研究,团队的成果得到专家高度认可,应用于我国载人飞船研制。其研发的故障检测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研制和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作出了贡献。
 
1994年,因在飞行力学领域的杰出成就,陈士橹当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扎根西北,受命筹建宇航系
 
1958年,学成回国的陈士橹服从组织安排,离开南京来到西北工业大学,受命筹建西工大导弹系(后改为宇航工程系)。
 
临时受命,陈士橹有些纠结:筹建宇航工程系就意味着要转换专业。考虑再三,他说:“既然是组织决定,我也就很快地服从分配,下决心虚心学习,好好改转,好好为党工作,希望在新专业方面能做出一定贡献。”
 
在筹建宇航工程系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陈士橹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办公室。当时很多专业课程没有教材,只能靠讲义或讲稿。陈士橹就带领教师编写教材,这本教材后来成为全国国防院校飞行力学专业的范本。
 
就在宇航工程系刚走上发展正轨之时,要求“撤并”的消息从天而降。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宇航专业的“撤并”危机一波多折,前后持续了十余年,他也多方奔走呼吁了十余年。
 
在一次全国空气动力学会的研讨会上,陈士橹见到了钱学森先生,抓住机会反映了他的观点:“对于尖端的国防专业,单独设置也是应该的。宇航工程系专业应该办好,不应取消或与其他系归并。”顶着巨大压力,陈士橹据理力争。钱学森先生听后表示,“宇航工程是国家急需的专业,我是赞同你陈士橹的”。
 
精诚所至,西工大宇航工程系最终成为当时全国航空院校中唯一没有被“撤并”的宇航院系,为我国航天教育和科研事业保存了一支重要力量,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国家航天大发展时期的主力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防空导弹专家于本水说:“西工大的航天学院能有今天,陈老师功不可没。”
 
七十余载,培桃育李护航天
 
2016年3月15日,陈士橹已经卧床不起了,但他还有两个未了的心愿。一个是要把全部积蓄捐给学校,一个是惦念着最后一名博士生曾志峰的毕业答辩。
 
“阿爹,捐款我已经交给学校,您可以放心了。”67岁的女儿陈清怡伏在病榻上,一字一句地告诉老人。
 
“好,好!”老人放心了。
 
“父亲说,我现在不能带学生,不能搞科研,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积蓄捐献出来。虽然钱不多,也算是我对航空航天事业最后一点贡献吧。”陈清怡说。
 
陈士橹家里“服役”最长的一个柜子超过60年,用于出席活动的一身西服穿了30多年。但他对学生的惦念却从第一个坚持到了最后一个。
 
我国第一位飞行力学博士袁建平是陈士橹的第一批博士生。陈士橹不仅“量身定制”培养方案,还为他选定弹性飞行器飞行力学的课题方向。“这是当时飞行力学领域最前沿的课题,直到现在国家还在以重点项目支持。”袁建平说,“导师在1982年就为我选定了这个课题,非常有前瞻性。”
 
4月19日,陈士橹最后一名博士生曾志峰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由于身体原因,陈士橹不能到场。“先生专门托陈清怡老师表达歉意。之前先生培养的所有博士生的答辩,他都要亲自到场。”说到这里,曾志峰的眼圈红了。
 
陈士橹常说:“每个学子的心中都有一颗星,如果能让自己出彩一点,整个星空就会更加灿烂。”
 
从1981年被批准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陈士橹先生培养了我国第一、二位飞行力学博士。执教70年来,他先后培养了50余位硕士和博士,学生中涌现出一批国家973、863专家,型号总设计师、总指挥和学科带头人,他们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栋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