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6/14 10:20:20
选择字号:
丰富“菜篮子” 生产“安全菜”

山东寿光蔬菜大棚里的番茄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蔬菜种业是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确保我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蔬菜种业发展还应继续发挥和调动科研机构在种业创新中的积极性、对种子企业有针对性的支持,加强种业科技人才培养及知识产权保护等。

■本报记者 秦志伟

走进超市或农贸市场,大部分消费者都喜欢购买娃娃菜。殊不知,娃娃菜这个小小的蔬菜品种在生产中用的几乎全部是国外的种子。但自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运行以来,在科学家的联合攻关下,这一现状被打破了。

在体系里,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杜永臣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体系育成的新品种就有241个,累计推广面积达4570.82万亩。

蔬菜是我国城乡居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我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国与消费国。截至2015年底,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为3.3亿亩,成了除粮食外的第二大产业,还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产业。

当前的蔬菜品种够不够吃、安不安全,都是消费者关心的话题。杜永臣向记者介绍,体系不仅育成了一批优质抗病抗逆丰产的新品种,而且在蔬菜连作障碍克服技术、日光温室蔬菜节能高效全季节生产技术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种业创新“总动员”

娃娃菜是近十年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白菜消费产品,因其个体小、口感品质好、便于包装,愈来愈受到城市消费者的欢迎,已成为全国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的畅销蔬菜产品。

据体系岗位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研究员张凤兰介绍,娃娃菜是利用早熟、小型化的大白菜品种通过高度密植的栽培形式生产的,“但由于我国娃娃菜育种起步晚,生产上使用的娃娃菜品种几乎全部是国外的种子”。

进口的种子不仅价格昂贵,还不能满足我国气候条件的要求。在体系运行以来,张凤兰通过联合攻关,成功育成并推广了“京春娃2号”“京春娃3号”等娃娃菜品种。

目前,上述品种在河北固安县、张北县、康保县以及云南通海县、甘肃永登县等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品种优点逐渐被农户和产品经销商所认可,在产地受到广泛欢迎。

“与国外品种相比,这些品种除具备晚抽薹、黄心等优良性状外,还具有株型较细、紧凑,更适于密植的优点。”张凤兰表示,2011—2014年新品种累计推广55万亩,占到市场份额的30%,打破了国外公司种子对市场的垄断局面,降低了农民的购种成本并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

发展蔬菜种业正是体系的战略构想。在杜永臣看来,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靠科技创新,育种在诸多的科技因素中约占40%,“蔬菜种业是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确保我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重要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我国蔬菜种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当前发展的关键时期,蔬菜种业面临着与国际种业巨头竞争的重大压力。据统计,2013年我国进口蔬菜种子数量约1.155万吨。

这样的局面在国家的重视和科学家的努力下正在逐渐改变。比如在甘蓝界,体系的一项重要成果“中甘21”成为高原夏菜的重要品牌。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团队育成的新品种。

经过几年的推广,仅在甘肃省全省年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以上,约占甘蓝种植面积的50%,成为了高原夏菜的重要蔬菜品种。“中甘21”除供当地销售外,主要销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由于绿色叶片多、外形美观、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俗称“兰州包”。

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杜永臣认为我国蔬菜种业发展还应继续发挥和调动科研机构在种业创新中的积极性、对种子企业有针对性的支持,加强种业科技人才培养及知识产权保护等。

培养农民“蔬菜医生”

随着蔬菜产业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区域性的蔬菜连作障碍日益明显,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其中,由南方根结线虫引起的连作障碍不仅分布广、危害大,而且防控尤为困难。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抗根结线虫品种和有效土壤消毒方法,生产上盲目使用大量的高毒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不仅效果差,还引起了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研发环境友好的根结线虫防治技术显得十分迫切。

针对根结线虫防控这一难题,体系岗位专家、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喻景权及其团队,在系统地分析总结国内外已有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创新了一套基于叶面喷施防治根系形成的系统抗性诱导防控技术。

“与传统技术,采用‘益生源’和‘禾力素’后防治效果从原来的60%提高到95%以上,产量增加15%~30%,而且蔬菜品质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亩增加效益1000元以上,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化学消毒技术的产品农药污染问题的风险。”喻景权说。

事实上,蔬菜生产中病害种类非常多,而且许多病害的症状看起来非常相似,错误的病害诊断是生产上乱用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6年,辽宁、山东、河北等地大棚黄瓜大面积发生棒孢褐斑病,很多地方误诊为炭疽病,但通过显微镜观察才发现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因为误诊导致病害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给黄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在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看来,显微镜在一般人心目中只是专家用的东西,与农民的直接关系不大,但帮助基层农民出身的农药经销商及技术人员使用显微镜诊断病害是他长期以来的想法。

李宝聚认为,基层技术人员分散在各个蔬菜主产区,常年与菜农打交道,开展农药销售及技术推广工作,如果他们能够准确诊断病害,做到对症下药,指导农民合理用药,就能够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污染。

为此,李宝聚团队先后在北京、山东、河北、甘肃等地举办了20期“蔬菜病害显微诊断培训班”,效果显著。山东省寿光市纪台镇青邱村的曹国秀是第一期学员,经过培训后他自行购买了显微镜,在自家农资经销店开始了现场诊病服务。如今,他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蔬菜病害诊断专家。

机械化是迫切需求

近几年,随着《全国蔬菜产业发展十年规划》的发布以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问题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将“菜篮子”牢牢提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还要依靠机械化。

“机械化是蔬菜产业实现现代化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基础。”杜永臣表示,没有机械化、自动化的基础,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就不可能实现,也就无从谈起蔬菜产业的现代化。

与其他种植业类似,目前存在于我国蔬菜种植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工成本过高。有专家调查发现,目前直接从事茄果类蔬菜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50%左右,从事叶菜类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

杜永臣介绍,我国蔬菜机械化特点主要是多样、小型、精巧。以种类多样为例,中国是世界上蔬菜栽培种类最丰富的国家,常年栽培的蔬菜有70多种。也正因以上特点,使得蔬菜机械化面临很多“坎”。但不得不说,提升蔬菜机械化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种植蔬菜差异性较大,机械化推广方式与主要推广机具也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各地农机部门都加大对蔬菜机械生产的推广力度,通过明确机械化生产目标、加大机具投入力度、补贴倾斜、树立示范典型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推进效果。

此外,我国新涌现出来的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蔬菜机械化发展。“目前保守估计我国蔬菜专业合作社超过6万个。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生产基地,发展产销一体经营,有的合作社规模达到几百亩甚至上万亩。规模化生产大大促进了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杜永臣说。

土地流转促使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园区和农场越来越多,对各品种蔬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提出了要求。杜永臣认为,政府以及科研部门应该致力于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促进农艺的标准与统一,这样更易于实现蔬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更为关键的是,在加大力度研发和优化作业装备技术的同时,需要把多项技术结合起来,强化农机和农艺的融合。”杜永臣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报》 (2017-06-14 第7版 产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