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7/7/10 9:32:27
选择字号:
万钢:基础研究要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庆玲)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我们应当准确地把握科技创新阶段性的特征,更加注重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把加强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万钢认为,基础研究领域的差距直接影响到未来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如果一些中间领域的基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共性核心关键的技术就不能突破,我国的产业将面临着长期锁定中低端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万钢指出,“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基础研究仍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是投入不足,主要表现总量不足和结构的单一;二是从实践中凝练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不足;三是战略性基础研究力量不强;四是缺乏把基础研究有效转换为原始创新能力的体制和机制。”

对此,万钢提出首先要强化对基础研究的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并表示“按照中央的部署,科技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强化对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内脑研究等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必争的领域进行前瞻部署,与科技重大专项形成了一个梯次接续的格局”。

据了解,发达国家基础研究经费约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的15%,而我国仅在5%左右。因此,万钢建议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并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提高稳定支持的力度。通过央地合作,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方式,来引导地方政府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利用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的政策,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等手段,来引导企业加强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探索成立联合自然科学基金,来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和慈善捐赠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来投入基础研究”。

“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应用更加快捷,有些领域在实验室里就可以诞生产品,实验室变成了生产车间,我们要适应这些新特点,要加快从知识到技术,并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万钢认为,这就要求企业等市场化的创新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组成产学研联盟和协同创新联合体,共同参与基础研究,探索科研活动的众包众筹,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大学生、青年的奇思妙想转变为他们的发明创造,转变为个人和社会的财富。

此外,万钢表示,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改革评价制度,确立以创新力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并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