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黎史翔)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自然-生物技术》撤回。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科学》、《细胞》等顶尖科学杂志,揭秘国际学术期刊处理争议性论文的过程。 《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部分的案例中,在与作者做最初的交流与沟通后,他们会要求作者提供论文中涉及的原始数据。《科学》杂志发言人费伦告诉记者,各国对于处理学术不端的过程和程序都各不相同。在韩春雨的案例中,其实验的不可重复性并不意味着其存在不当行为,人为的错误也可以解释为何导致实验无法重复这一结果。因此,确定这一问题需要评估作者的研究文件和原始数据。每年大概只有3到5篇论文被该杂志撤回。
要求作者提交数据原始材料 与评审人和专家一起评估
《细胞》是由著名多媒体出版集团爱思唯尔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的关于生命科学领域中最新研究发现的杂志,与《自然》、《科学》杂志并称为全球三大顶尖科学杂志。对于如何处理存在争议性的论文,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实名读者还是匿名举报,只要是对论文内容存疑的的问题,都会直接引起期刊编辑的关注,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清晰的记录和调查。
正如《细胞》杂志的首席执行官埃米莉·马库斯所言,“在细胞出版社,我们相信作者是值得信赖的,作品都是费尽心血,最为重要的是,在调查最终下结论前,他们都是无辜的。因此,我们在应对这些情况下,对这些情况不存在“预先判断”。
卡普托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在大部分的案例中,在与作者做最初的交流与沟通后,我们会要求作者向我们发送出版论文中涉及的原始数据,并确定在这些原始数据中,能够找到已经编制后的数据的各个组成部分。”
“此外,我们还会从编辑的角度对这些原始材料进行评估,并与评审人或是其他专家一起评估这些材料。”卡普托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调查分析发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会要求作者通知他们所在的机构以及他们研究的资助机构。”
卡普托表示,纠正科学记录是期刊的首要任务。由于调查过程的保密性,因此无法详细地向对这一问题表示担忧的人们进行详细的细节报告。因此,无法向记者提供具体的案例来解释一项争议性论文的调查是如何进行的。但是可以说明的是,整个调查过程包括收集和评估数据,以及与作者进行讨论并配合机构的调查。
对于一般调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卡普托表示,“这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期刊希望整个调查过程能够越快越好,但是这其中由于牵涉一些严重的问题,相比于快速地得到结果,期刊更倾向于获得正确的结果。”
一旦撤回论文 会要求作者在撤稿声明中解释原因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杂志(EMBO)媒体负责人迪尔曼·基斯林接受法晚·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在论文出版前,EMBO有着详细的编辑质量评估步骤来发现问题,例如EMBO的“图像取证分析”。因此,比起解决在出版后论文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论文发表前出现的问题要更加有效率和有效果。
此外,EMBO内部有清晰的内部流程来验证已发表的论文中存在的潜在数据问题。EMBO的科学编辑将会首先评估来自对论文的指控是否证据是充分的。编辑对期刊的内容负责,他们会保证公平,与论文的发表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一旦出现问题,编辑将会首先从作者方获得第一回应。此外,他们还会咨询外部的专家,通常包括评审该论文的同行评审人。如果出现的问题影响这个论文的结论,而且并不是因为一个简单的错误造成的,那么期刊将会联系聘用该作者的单位。如果问题很严重,那么期刊从一开始就会通知作者所在的机构。
一旦问题被确认,这其中有数个机制可以来更正科学记录。首先是更正(对一些数据或是文字进行更新),或者是部分撤回(对特定数据标记撤回),或者是全部撤回。
与EMBO类似,卡普托告诉法晚·看法记者,最终的分析结果报告可能导致几个潜在的后果。根据具体的问题和疑虑,《细胞》杂志可能要求作者准备一份更正声明,或者撤回论文,并在撤稿声明中解释撤回论文的原因。而如果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论文并没有疑虑,《细胞》杂志将不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并选择在期刊出版的编者按中解释整个调查过程,以及决定不采取行动的原因。如果由于任何原因导致潜在的解决方案出台时间的延迟,《细胞》杂志会出版“编辑关注”来提醒读者,调查仍在进行中。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了解到,《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关于此次韩春雨及其同事发表论文的调查步骤与《细胞》杂志大致相同。
《科学》杂志:每年有3-5篇论文被撤 “诚实错误”最常见
对争议性学术论文如何处理的问题,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还联系了全球三大顶尖科学杂志之一的《科学》杂志。该公司发言人米根·费伦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科学》杂志每年评估大约12000篇提交给期刊的研究手稿,但是这其中大约只有7%、即约800篇通过同行评审并最终出版。在这些被出版的论文中,仅有极少的一部分被撤稿,大概每年只有3到5篇被撤回。
被撤回的稿子中大部分,也是最常见的是一些“诚实的错误”,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是由于涉嫌学术不端的行为而遭到指控被撤稿。这里的“不端行为”是指伪造、欺诈等等。这样的行为将会被相关的机构或是研究的资金援助机构调查。这些机构将会发布报告,如果论文研究确实存在严重问题,那么将会促使期刊采取行动。《科学》杂志严肃对待所有这些案例,并努力尽快地纠正这些科学文献。
费伦告诉记者,各国对于处理学术不端的过程和程序都各不相同。在韩春雨的案例中,其实验的不可重复性并不意味着其存在不当行为,人为的错误也可以解释为何导致实验无法重复这一结果。因此,确定这一问题需要评估作者的研究文件和原始数据。
新闻背景
国内外学者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团队论文中的实验
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团队发表的有关一种新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一直在国内外存在争议。韩春雨团队2016年5月在全球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上报告说,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根据论文,与当前基因编辑领域内的主流技术CRISPR-Cas9相比,NgAgo-gDNA技术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但随后中国以及国外都有学者公开表示,无法重复论文中描述的实验。这项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质疑。
《自然》的新闻报道引述韩春雨的话说,他现在已发现一个不容易引起注意的问题,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别人很难重复他在论文中描述的实验,他目前正在进行实验来进一步确认,有了结果后他会把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公布出来。他告诉《自然》,自己还需要一点时间。
2016年11月29日,《自然-生物技术》向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发送了期刊关于“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的声明以及一篇“编辑部关注”,以提醒读者“人们对原论文结果的可重复性存有担忧”。
声明指出,《自然-生物技术》已审慎考虑过所有关于韩春雨及同事原著论文的评论。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一篇论文在发表后遭到批评,我们都会对各种批评进行审慎和全面的评估,此次也不例外。
《自然-生物技术》认为,让原作者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对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的担忧展开调查,并补充信息和证据来给原论文提供依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将继续与原论文的作者保持联系,并为他们提供机会,以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其调查。届时,我们会向公众公布最新进展。
而在同时发表的“编辑部关注”中则指出,和论文作者进行了沟通,他们正在调查造成可重复性缺乏的潜在原因。
2017年1月19日,《自然-生物技术》再次发布声明指出,该期刊已获得有关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的新数据,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自然-生物技术》当天给法晚·看法记者发来其发言人的声明中称,关于“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论文,《自然-生物技术》仍然致力于尽可能仔细和负责任地探究围绕韩春雨等人论文的担忧。声明指出,自2016年11月28日发布Cathomen等人的通信文章和编辑部关注以来,期刊获得了与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期刊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