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马爱平)“探测小行星可获得太阳系形成的科学信息,因此小行星探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我国正在划定小行星探测的初步科学设想。”20日,第三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开幕式前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
根据2016年公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在深空探测领域,未来五年,中国将实施小行星探测计划。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时残留下来的初始物质。在太阳系里小行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火星外面一带,叫做小行星带,这一带集中了大量的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小行星,叫做近地小行星,它们离地球很近,走的也不太规矩,如果撞到地球,就会造成巨大的灾难。”欧阳自远说。
“实际上,小行星撞击的次数非常多,很多都撞成了碎块,这些碎块经常会掉到地球上来。因此,虽然地球上已收集到大量的主要来自小行星的碎块(陨石),但人们并不知道其是从哪颗小行星掉下来的。”欧阳自远透露,虽然人们更关心近地小行星,但是我国未来小行星计划,很想让这两部分小行星都干一点活,而不是单纯去探测某一种类型的小行星,在探测方面,还要争取取样。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