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刘文琴、林伟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苏士成团队运用细胞膜蛋白CD10和GPR77,为化疗耐受相关的成纤维细胞亚群贴上“身份标签”。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
肿瘤细胞犹如一颗“种子”,其生长离不开沃土,即肿瘤微环境。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数量最丰富的固有间质细胞成分,在恶性肿瘤治疗耐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人员用术前化疗作为研究肿瘤微环境异质性的临床模型,有效规避了临床治疗手段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未经治疗的术前穿刺标本中成纤维细胞数目与日后的术前化疗敏感性无关。但经过术前化疗后,耐药标本的成纤维细胞数目明显高于敏感标本。在体外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肿瘤标本中分离出来的成纤维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共培养,发现从耐药标本分离的成纤维细胞能诱导共培养的肿瘤细胞耐受化疗药物打击,而敏感标本分离的成纤维细胞则不能。研究证实,在恶性肿瘤中存在不同亚群成纤维细胞发挥不同生物学功能的科学猜想。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成纤维细胞数目与乳腺癌及肺癌病人的预后和化疗敏感性相关。同时,在治疗前通过患者肿瘤标本检测特异亚群成纤维的数目有望作为预测乳腺癌及肺癌病人预后和化疗敏感性的一项指标,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中国科学报》 (2018-02-06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