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2/7 9:12:09
选择字号:
农产品加工变革现代农业

金乡大蒜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规模大、农民就业增收多、产业链条长、农业功能范围广、品牌影响力大,不仅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还推动了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重组,让农民分享收益、农村兴旺发达。

■本报记者 王方

说到小龙虾,人们会想到江苏盱眙;说到川菜,在郫县有个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喝牛奶、吃鸡蛋,人们会选择熟悉的知名企业品牌。农产品加工业不仅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还推动了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重组,让农民分享收益、农村兴旺发达。

不久前,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宣传推介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典型案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全国18个“一县一业”类发展典型、11个“一园一业”类发展典型、105个“一企一业”类发展典型集中进行宣传推介。希望各案例实施主体主动作为、积极示范,加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加工业发展壮大

“现代农业是以满足营养健康需求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保鲜、物流等为主体,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新型农业业态。其本质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方式就是产业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全国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戴小枫如是说。

在他看来,现代农业绝对不是养猪种白菜,而是一个工业的概念。现代农业把村民变成市民、把农民变成工人、把农村变成城镇,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产业链(群)既是一个桥梁,也是一个主体。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28万亿元,占制造业比例的19.4%,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2:1,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7年4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提出,到2020年,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提高到2.4:1,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到2025年,加工转化率达到75%,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关乎实现‘四化’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亿万民众福祉的大事情。”戴小枫说。

《通知》推介的发展典型呈现出产业规模大、农民就业增收多、产业链条长、农业功能范围广、品牌影响力大等5个特点。这些案例在打造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做法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例如,广东新会陈皮有柑普茶、陈皮酒等100多个产品,首创了“陈皮银行”“果树众筹”等陈皮金融模式;浙江常山油茶加工产值4亿元,旅游产值6亿元,芳村森林小镇等油茶旅游体验中心促进了“产文景旅”相互融合,实现了“卖油”向“卖游”转变。

这些发展典型体现了农产品加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的发展要求,有利于示范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质量效益的快速提升。

一县一业:中国大蒜之乡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山东省金乡县有“中国大蒜之乡”的美誉。这也是农业部推介的一个“一县一业”发展典型。

“一县一业”典型主要是聚焦某一类农产品,实行全产业链整体推进方式,加工环节吃干榨净,加工产品经过物流配送和流通系统进行销售和消费,已经打造出了有影响的区域品牌,并能够与休闲旅游、餐饮体验、电子商务和其他服务业交叉融合,形成产城融合更加紧密、更加协调的发展格局。

金乡县大蒜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销售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2%,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5%;拥有大蒜贮藏加工企业1720多家,其中有自营进口权企业340家,2016年出口额超100万美元的企业75家。大蒜产业常年用工5.6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6亿元。

全县恒温库贮藏能力200余万吨,年加工能力80万吨以上,有蒜油、蒜粉、蒜蓉、发酵黑蒜、硒蒜胶囊、大蒜多糖等深加工产品40多种;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0%以上,产品出口到19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达5.34亿美元。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学系主任刘世琦教授向记者介绍,大蒜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了加工出口企业兴旺发达,有力地带动了广大农民就业和脱贫增收。目前,保鲜大蒜和脱水大蒜是我国大蒜出口的“主力军”。

“我国大蒜出口结构正在逐步优化。”刘世琦希望继续发挥大蒜的产地优势,提高产品质量,争取能够让产地决定市场,使我国大蒜价好量多,为大蒜种植、储存、加工贸易等各环节从业人员带来丰厚的利润。

大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引领以及产学研的联合共进。刘世琦除了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蒜,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2.67万人之外,还于2010年发起成立了山东省大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全省大蒜产业科研专家及贮藏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科研攻关和产业自律。

“大蒜产业目前缺乏多元化的产品和多元化的市场。大蒜产品畅销的根源在于其十分重要的保健作用,所以作为原料和初级产品的蒜头贸易不是产业的真正出路,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这是规避价格风险、保证大蒜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刘世琦建议。

一企一业 一园一业

“一企一业”典型主要是统筹协调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从农业源头做起,涵盖了种养、投入品使用、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综合利用、物流销售、品牌推广等全过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多环节有机融合,形成了产业链竞争优势。

曾获1915年万国国际博览会金奖的沁州黄小米,在2016年3月又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山西省的第一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沁州黄小米驰名中外,且成为强县富民、带动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离不开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的精心营造。

该公司是以“沁州”牌沁州黄小米为基础产业,以小米深加工为主导方向,集良种繁育、基地种植、科研开发、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沁州黄绿色、有机标准化基地6万亩,年产优质沁州黄谷子1万多吨,带动2万多农户,户均收入4800元。

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耀武向记者表示,经过长期探索,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沁州黄谷子种植、管理、收购、加工标准体系,严格执行绿色、有机种植标准,实行360°全程质量监控管理,保证了“沁州”牌小米卓越的品质。

公司不仅长期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选育了“沁黄2号”等优良品种,还推出了沁州黄绿色有机小米系列产品、三甄谷味杂粮系列产品、谷之爱婴幼儿和中老年营养小米粉系列产品。在石耀武看来,中国驰名商标——“沁州”牌小米已成为中国小米的领导品牌和山西省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一园一业”典型主要是通过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和企业集中,打造了特色优势加工产业集群,促进了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首尾相连、前后衔接、集聚发展,形成“原料基地+加工园区+服务网络”一体化发展格局。

江苏如皋肠衣城是一个围绕“肠”做文章的园区。现有肠衣加工企业197家,占全市肠衣加工企业90%以上;就业人员1.1万多人,经纪人2000多人。产品主要有天然肠衣、肝素纳、盐渍大肠、香肠、火腿的加工和销售,以及与肠衣生产相配套的生猪屠宰等。外贸出口额1.05亿美元,出口增幅75%。

《通知》提出,要积极参与国家级园区(基地)的创建工作。符合创建条件的企业、园区和县市要参与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基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先导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等创建工作,提升行业发展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中国科学报》 (2018-02-07 第7版 产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