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亮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2/12 10:26:00
选择字号:
联众医疗:云端数据让医疗影像一目了然

 

时隔5年,联众医疗CTO汪凌对创业往事仍记忆犹新,2013年涉足“互联网+医疗”领域,2015年4月上线第一家三甲医院,在辽宁与贵州的上百家医院落地服务……联众医疗逐渐在移动医疗领域如鱼得水。

在此之前,因为担心数据安全和医疗行业相对封闭性的现状,联众医疗曾在发展影像数据上怀疑最初的设想。毕竟,医院的内部系统各自独立,数据共享无法互通,患者也无法拿到自己的原始医学数据……这都是国内医疗系统的现状。而在2015年,国家陆续出台新政,鼓励“互联网+”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这给探索移动医疗的联众极大的发展前景,产品也实现快速迭代。

2016年,联众医疗在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总决赛上一举夺魁,并从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是时候跟医疗胶片说再见

“现在很多医院的大夫既不看纸质的片子也不看胶片,而是选择PACS(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阅片。”汪凌表示,“从技术角度讲,电子阅片时代已然到来,是时候跟医疗胶片说再见了。”

CT在断层扫描时会产生几十甚至数百张影像,用胶片打印呈现只能是从中选出部分,至于打印出的部分胶片是不是真正反映病灶谁也不知道。

假设患者使用CT做了胸肺部位的检查,产生层厚为1毫米的一组影像序列,检查出一个约3毫米直径的结节疑似肿瘤,理论上说会有三四个断层扫描即影像片子是能够看到这个结节,但如果打印出来的胶片恰巧没有包含这几张,就很可能会引起漏诊或误诊,即便都打印出来去其他医院再诊断也会遇到不认同的挑战——医生拿不到全部原始影像数据就无法准确判断结节的大小、位置等关键信息,从而无法给出精确的诊断。

“医生需要所有原始数据,才可以做测量、窗宽窗位分析、三维重建等相应的影像后处理操作,才可以精准地判断病灶。这些都需要在计算机上通过专业的工具软件来处理,而不是简单看影像胶片。”汪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医疗水平的提高需要新技术、新方法对传统医疗手段的赋能。

在汪凌安装的手机APP上,记者看到一个患者的肺部病理图像随着轴线拖动而运动的展示,而且选择三维重建模块后,看不懂的数据在数秒钟后被建构成病变后的形象器官。从图片呈现到动画展示,从单点判断到过程判断,断层扫描的越细密,身体状况的还原越真实,给患者的呈现就越准确。汪凌打了个比方,三维重建就像3D打印,断层扫描的越薄、越细,器官复印的越精密。

这种展现方式对专业医生并无太大用处,可对患者而言,复杂的病情也可以在他的眼前形象可感,这无疑是保障病患知情的有益方式。

影像诊断在云上实现加速

具有影像后处理功能的设备大都身居医院,服务对象是医生。对于病患而言,如果想了解自己的真实病情,不得不跑医院找大夫。

联众医疗通过影像云技术,将影像设备生产的数据集中到云端存储、处理、传输,病患在移动终端就可以查阅个人数据,也可为医生提供所有的标准信息,将医院的服务从院内拉伸到线上无限扩展。

存储需要大量的空间和隐私化的存储方式。汪凌告诉记者,医学影像是一个极大的数据量,它的体量占医学数据的80%以上。国家标准要求,临床数据至少保存15年,住院数据至少保存30年,但很多医院执行并不到位。在他看来,借助第三方的云存储技术和碎片化的存储方式,可以能够保证第三方无法知道是什么数据,也不知道是哪家医院和那个患者。

影像处理是对图像进行无损压缩,很多数据一旦受到损伤便不具备医疗的意义。因为医学数据包括电子病历、心电、超声在内,只有放射影像具有全世界的影像标准,从设备出来后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都遵从这个协议。所以存储后的图像数据要传达到用户手中需要精密地解压缩过程,保证重复有效的使用。

汪凌表示,对传输的要求就是影像的精准化,这对临床的意义至关重要。比如,去医院拍片子是一个基本的手段,如何实现在手机界面的简单、快速查阅,依托的是系统的快速反应。再比如,在手机上看影像时既没有任何的下载,还要保证实时查阅没有马赛克和迟滞的感觉,这些都需要技术支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秦岭发现大型真菌新物种 迄今最大猪笼草之一现身婆罗洲
地球多了个临时的迷你月球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