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国刚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1 9:47:10
选择字号:
金融科技“热”可能引发风险

 

■王国刚

2018年,中国金融的主题就是防风险,但是当我们要讨论如何防范的时候,首先得先弄清楚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怎么来的。

长期以来,一讲到金融风险,大部分人头脑中想起的就是由宏观因素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价格政策等等。但是2007~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化告诉我们,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由微观主体引发,不是由宏观因素造成。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转换视角。

为什么微观因素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第一,微观主体彼此间的“负债—资产—负债”连锁链条埋下了它们“利益—行为”联动的机制,由此负债跟资产是联动的;第二,金融层面的资金脱实向虚不可持续性,导致了金融运作的成本上升和风险持续增长,而且严重降低了实体企业对金融运行的价值支持力度;第三,证券市场持续大幅下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有毒资产;有毒资产的持续发酵,将引致持有资产的各方踩踏性恐慌抛售;在这样一个结果下引致各相关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连锁反应,并进一步推进有毒资产的价格急速下跌,引致金融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金融就分析而言已经岌岌可危。2016~2017年,在中央的领导下,金融监管部门果断重拳出击,对一些重大金融危机展开了整治,一些重大风险浮出水面,这些风险包括喧嚣一时的P2P借贷;银行业违规的、套利的一系列表现;第三方支付中的违规行为,等等。

但是,2016~2017年的整治是增量整治,2018年之后就要进行存量整治。原因是中国金融运行中各种乱象的形成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然,要化三尺之冰也非一日之功,还需要防范许多风险。

特别是金融科技“热”背后可能引发的风险。一些所谓的区块链、分布式账户等,还有前几年所谓互联网金融。现在一些人搬出了所谓的金融科技,把裁撤、预期,甚至幻想当作现实,趋之若鹜。如果这样做下去的话,我们将挤破第三次泡沫。

因此,要推进中国金融的稳健、健康发展,深化金融改革、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就必须推出一系列新的举措。

第一,需要建立金融数据和金融信息的精准性统计机制,以保证金融调控能够在耳聪目明的条件下展开;第二,要充分发挥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稳定性作用,有效保证它的流动性需求,使得它们能够在负债—资产—负债的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第三,强化对金融市场运行态势的监控,避免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第四,理性对待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强研究,在相关技术成熟之前,一定要弱化炒作冲动,不要让它形成新的金融泡沫;第五,金融监管部门不仅要监管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而且要监管准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第六,要建立和完善金融预计机制和应急机制。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本报记者李惠钰根据其在“2017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8-03-01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秦岭发现大型真菌新物种 迄今最大猪笼草之一现身婆罗洲
地球多了个临时的迷你月球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