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5 9:16:51
选择字号:
政协委员针对“以基础研究之名,行应用研究之实”现象表示
“要让大家觉得搞基础研究很光荣”

 

■本报记者 丁佳 陆琦

近日,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作出部署。

《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意见》的出台,让科研人员着实感受到国家对基础研究重视程度的提高。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表示,《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预计国家也会对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财政支持。

不过,也有部分科技界委员感到有些忧虑。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炮兵装备专家韩珺礼都在为基础研究鼓与呼。但他发现,基础研究对炮兵的支撑作用日渐式微。他感到,尽管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到了部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层面,基础研究的内涵却有点变了味。

“在很多情况下,对于基础研究,大家做着做着就放下了,转而跑去搞应用研究,这个来得快嘛。”韩珺礼说。

对于该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电子所所长吴一戎认为,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基础研究。

他认为,科学和技术有很多不同,但无论是技术走向应用,还是科学走向应用,都有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即所谓的基础研究。很多搞应用的,也有很多基础性问题,比如施工时会遇到很多基础问题。

“基础研究工作的难度非常大,科研人员必须得真正‘沉’下去,才能有所突破。”韩珺礼指出,火炸药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训。“火炸药本来是中国老祖宗的发明,但长久以来,中国对基础研究不重视,拿去搞了烟花。反倒是欧洲人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成果被用在了军事领域。”

因此,韩珺礼提出,当前要警惕和避免“以基础研究之名,来行应用研究之实”的现象。

吴一戎认为,在科技项目立项时,应该明确是科学还是技术,这样或许能更好地进行区分。“就目前来看,我国对于发现自然规律的研究投入还比较少,这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系,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那么多的科学发现。”

这就意味着,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对不同科研人员的资助需要更加精准。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信科技投入也会不断增加,这时应该更加准确地支持不同性质的研究,使科研经费的应用更加高效。”吴一戎说。

对于该现象,李子颖则建议,要更好地引导科研人员从事真正的基础研究工作,科技评价体系也要及时作出调整,要让大家觉得搞基础研究很光荣,也愿意去搞。“否则大家都去做一些很快能见到成果的事情,而不愿意去‘十年磨一剑’了。”

《中国科学报》 (2018-03-0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