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队合影 沈阳自动化所供图
本报讯 3月2日清晨,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技术总体单位研制的“潜龙二号”AUV(自主水下机器人),顺利完成了第46潜次作业任务安全返回母船,这标志着中国大洋49航次第二航段“潜龙二号”AUV工作圆满收官。
“潜龙二号”在本航段玉皇、白堤等作业区块进行了5个潜次的下潜作业,水下作业时间总计141小时,使命总航程325公里,获取了大量的近海底精细三维地形、区域水体异常及近底地磁等分布特征数据。
据悉,本航段中,“潜龙二号”的第45潜次是其迄今为止在西南印度洋下潜深度最大的一次,最大潜深3369米,在作业的30小时中水深均超过2000米。在本航段中,“潜龙二号”探测到多处热液异常,与科学家掌握的历史数据吻合,验证了“潜龙二号”的热液异常探测能力。
本航段“潜龙二号”启用了升级项目的两项新功能:无母船值守作业和多探测传感器模块化搭载作业。科考团队在海面上布放了水面无人监控平台,该平台具有自主航行和遥控航行的能力,在设定的区域内漂泊作业,远离设定区域可自动回航到原设定区域位置,实现了对“潜龙二号”水下行动的实时监控。水面无人监控平台作为辅助,在母船和潜水器间起到了信息承接作用,实现了无船状态下的水下监控,在“潜龙二号”海试和航次应用水下作业期间可“解放”母船执行其他任务。
此外,“潜龙二号”采用新设计的传感器搭载平台,同时搭载了4个外部传感器,是模块化搭载传感器最多的一次。该功能是“潜龙二号”升级的另一个“新本领”——探测传感器模块化搭载,通过灵活增加传感器,实现相关传感器与AUV一同下潜,从而获得更丰富的调查数据,可进一步满足科学家在海上调查作业时的需求。
“潜龙二号”两项升级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中“4500 米自主潜水器(潜龙二号)技术升级及科学应用”项目的内容,通过初步测试,达到了预期目的。该项目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牵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作为技术总体责任单位承担潜水器技术升级,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承担科学研究及探测设备升级维护,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承担应用保障。
本航段“潜龙二号”AUV团队继续深入业务化应用,积累了更丰富的现场工程经验,实现了业务化运行的常态化。未来,“潜龙二号”团队将迎接第三航段的挑战,为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区域放弃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沈春蕾 戴天娇)
《中国科学报》 (2018-03-12 第5版 创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