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开启首航 |
执行“透明海洋”工程 调查渤黄海断面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王辉(左)向航次首席范聪慧(右)授旗
4月18日,“科学三号”调查船从青岛起航,执行“透明海洋”工程2018年度渤海、南黄海标准断面调查项目综合考察航次。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助理刁新源告诉记者,这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与刚刚启动建设的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首次联合组织的科考航次,面向全国涉海科研教育单位和科学家开放共享。从青岛起航的“科学三号”调查船搭载了十个科研单位,船员和科考队员共计48人,航次行程预计8天。
航次任务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科学三号”调查船和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创新一”号调查船同步执行,4月18日,“科学三号”从青岛薛家岛码头起航赴南黄海海域执行任务;4月19日,“创新一”号从烟台起航赴渤海海域执行任务。
据航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海洋所副研究员范聪慧介绍,渤黄海区域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具有复杂的物理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和区域响应的典型性,也是生态灾害频发的海域。该航次通过在渤海和南黄海海域设立长期固定的标准断面,建立渤黄海近海关键过程长期多学科综合观测机制,获取近海标准断面周期性、连续性的数据资料,从而揭示人类活动对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经济的影响。该航次将开展多学科综合性调查,深入认识渤海、黄海海洋物理、地质环境与资源变化规律与机制,为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海洋科技支撑。航次中温盐深仪(CTD)、流速剖面仪(ADCP)、气象仪等获取的基础调查数据将实行共享机制,以大力推进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高效共享,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共管、共用、专业运行的管理模式。
据介绍,渤黄海标准断面航次是“透明海洋”工程的重要部分。本年度航次拟开展春、夏、秋、冬四个调查航次,主要包括渤海海域五个标准调查断面和南黄海海域四个标准调查断面,共计62个调查站位。重点进行渤黄海海域水文、化学和生物背景数据调查,研究该海域浮游生态系统要素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揭示生态、动力过程,为开展该海域生态灾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