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济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6/15 9:30:33
选择字号:
韩济生院士话健康:内心追求 享受锻炼

 

开栏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和每一个国民的健康素养提升休戚相关,更离不开健康理念、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为此,本报开设“院士话健康”栏目,请院士分享体验和感悟,满足公众对高质量生活的美好追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济生

高水平的健康不是幸运所恩赐,而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习近平主席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指出了全面小康的一个前提条件:全民健康。

健康如何得来?有许多条件。1990年我在台湾地区见到陈立夫先生,他介绍自己的养生之道:“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健康包括身体(身)和精神(心)的健康,需要有计划的管理。

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相对于疾病状态,健康是个体一切功能处于正常生理水平,但健康也可以有上、中、下之分。例如由于睡眠不足或精神不振,各项生命指征虽仍处于正常范围,但主观、客观均表现出运转欠佳,可认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人经常锻炼,可经历高强度负荷例如烈日暴晒或冬泳等严厉条件而保持精力充沛,可认为是生理功能达到了“高水平稳态”。

高水平的健康不是幸运所恩赐,而是长期锻炼的结果。所谓锻炼,我认为有几个原则:

一是“随心所好”。我上大学时任文体委员,学各种体操和舞步,觉得简单的跑步未免太枯燥了。年长后业余学打网球,觉得每次挥拍都是一种享受,为什么要花时间一圈一圈走路呢?到年老了打网球扭碎了膝盖半月板,一侧膝盖又肿又痛。治疗恢复后不能跑动了,只能走路,我就在大操场跑道上摇摆着双手快步走,极限是每分钟100米,每一步平均80厘米,我认为一定要快步走才有意义。随着年龄变化,计时器上显示的速度逐渐减慢,我也就认可:能尽量快走就好,走圈时不用计时器了。你可以把这一过程称为“力不从心”,也可以说成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有一个朋友曾对我说,韩老师你走路时头部过于前倾,似乎显示心(头脑)有余而力(双腿)不足,从此我走路注意挺胸。总之,不论何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尽量保持心态向上,做自己能做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愉快。从事适合自己年龄和体力的锻炼,这也是一种“与时俱进”。

二是随时抓紧锻炼。锻炼并不是在每天规定的那段时间内,实际上有很多机会都可以进行锻炼。在电脑前工作双手打键盘,双脚闲着无用,不妨做做踝部屈伸,促进血液回流;在电脑前每工作一小时应该起来走动,也可躺下来双腿做仰泳动作,较之缓慢走动,运动量更大。

三是锲而不舍,做到一个“恒”字。锻炼身体切忌有头无尾。有特殊情况打断生活规律是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尽早恢复,才不至于前功尽弃。

有了健康的身体,如何度过晚年生活?多数认为,应该适可而止,不必再操心工作,给自己一个应有的宽松环境,养生休闲,享受人生。这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也不妨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小车不倒只管推”。为此,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社会需要,二是身体允许,三是本人意愿。

其中第三条最为重要:不是外界的要求,而是内心的追求。当自己觉得力所不及时,安然退出。这种选择是否会给社会带来麻烦?这要依仗制度来保证。不是担任社会公职,只是发挥一个志愿者的作用,以便为丰富多样的社会更增一抹光彩。(辛雨采访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8-06-1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