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1/9 22:05:19
选择字号:
专家座谈总结科技救灾经验

 

(记者丁佳)1月7日,科技救灾工作入选“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科技成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全球各国和我国越来越重视科学救灾,表明科学技术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说。他回顾总结了2008年至今工作组的科技减灾及灾情评估工作,指出科技救灾包括空间技术救灾是对地观测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应籍此科技救灾工作入选“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科技成果”之际,对10年的科技减灾工作做系统的回顾、分析和展望。

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副司长尹光辉指出,防震减灾工作是防灾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做好基层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对科技创新、发展国家社会经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期望能与中科院在风险监测、综合减灾领域开展合作,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在防灾减灾领域中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蔡榕指出,工作组科技救灾工作入选“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科技成果”有它的必然性,这十年来,科技减灾与灾情评估工作反映了中科院的文化、科学家的情怀,应秉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的理念,科学认识致灾规律,将“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己任,继续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做出重大创新贡献。

与会人员对2008~2018年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工作进行了回顾和讨论,并探讨了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技术与趋势,分析了科技防灾减灾的现状,对未来可合作领域进行了展望。

据了解,汶川地震后10年时间,工作组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在重大地震灾情的遥感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分析、评估技术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面向国内及国际重大灾害,开展了一系列遥感应急监测评估工作,包括: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08-2013汶川地震连续五年遥感动态监测、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2013年澳大利亚林火监测、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2016年厄瓜多尔地震、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2018年空间认知汶川十年动态变化等重大灾害遥感应急监测与灾情评估、灾后重建等。成果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2008年入选10大科技新闻,2010年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