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琪 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2/18 16:42:33
选择字号:
华东师大新学期开设《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通识课

 

新学期,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全新推出《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课程。该课程由政治学系资深教授萧延中任主持人,全课程有14位教授担任主讲。

“当下学术规范和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门课程的开设契合了社会及学校的需求。但开设这门课并非‘蹭热点’之举,设计策划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萧延中说。

这是一门什么课?

“这是研究生通识课程,有着超强阵容教授团,畅谈学术规范伦理,通过学术对话带你辨析问题。而且,春暖花开时,将踏青上海植物园,在绿荫熙熙中,留青春记忆,伴正气终生。”

作为全校文科研究生通识教育的实验课程,《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课程采取名师授课、专题讲解、师生互动和群组讨论的课程安排。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讲授和课堂讨论,明确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基础原理;牢记学术研究中的原则、规范和底线的各项细则;树立诚实、负责、可信的良好学术风尚以及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科研精神。其能力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学术规范与伦理的基本原理,使遵守学术规范与伦理成为学生的理性的自觉行为。

文史哲社政14位名师授课 讲题好精彩

《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这门课邀请了14位文史哲社政领域的全国名师、长江学者、系所首长授课,讲题丰富精彩。

例如,哲学系教授、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将讲授《哲学视野中的“学术规范”》,历史学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志华讲授《人文研究中的规范与伦理》,政治学系教授吴冠军讲授《教育部培训会议精神介绍与解读》,政治学系教授、主任刘擎讲授《韦伯解读》,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院长文军讲授《道德文明与社会科学研究》,中文系教授、校图书馆馆长胡晓明讲授《陈寅恪解读》,档案馆馆长、校史党史办主任汤涛讲授《华师大的学脉、师传与社会声誉》,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校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主任胡范铸讲授《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宣传的区别》 ,哲学系教授葛四友讲授《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的关系》,中文系教授朱志荣讲授《文学研究中的规范与伦理》,法学院教授田雷讲授《学术规范与知识产权》,历史学系教授冯筱才讲授《史学研究的基本规矩》,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姜进讲授《学术规范与伦理的国际经验》。此外课程主持人、政治学系教授萧延中讲授《课程的目的、设计与组织实施》及《学术规范与伦理的国内案例》。

学生们可以通过一门课程,聆听众多名师教诲,一睹诸多专家风采。

为什么开设这门课?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萧延中教授。

◆ 翟天临事件后,这门新课的推出是“蹭热点”吗?

萧:当下学术规范和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门课程的开设契合了社会及学校的需求,但开设这门课并非“赶时髦”“蹭热点”之举,该课程设计策划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做了诸多准备工作。这门课是由学校研究生院提出设立的,又组织了专家评委会论证,专家们当场就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设性意见。

◆ 您怎么看待学术不端现象?

萧:从历史看,最早的学术交流其实就是某一专业的知识人士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学术议题所做的“沙龙”讨论,所以报告人都要展示自己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设想。

可以想象,在这种性质的环境中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什么“造假”和“抄袭”问题。但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出现,特别是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我们进入到一个符号“仿真”和“复制”的时代。

特别是近十五年来,中国教育规模,尤其是高教规模极速扩招,这对学术原创性造成了巨大压力,二者之间严重失衡。

我们读研时,研究生规模很小,筛选很严,教授几乎是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论文,甚至一句话一句话地“抠”,无论是选题、资料、观点,还是逻辑、论证等,都一点不能马虎,而且那时没有就业压力,研究生被当成宝贝,被抢着要。可现在学术生态早已不是那时的逻辑了。

因此,目前出现的较严重的学术失范,甚至造假行为,从大原则上看,与公共政策的选择不无关系。当然,从另一方面考虑,这种政策选择的缺陷,不能成为社会投机心态膨胀和个别人行为失当的解脱理由。

◆ 学术规范和伦理知识多以短期讲座和专题教育的形式传授,这次“升级”为一门课程,区别在哪里?

萧:一是,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往这类课程多为“规训式”的授课,教师总是摆出一副真理拥有者的架子,并以“应该”“必须”“一定要”等命令的修辞和口吻去教训人。这在学生的心理上会造成被当成“假想敌”的抵触情绪,效果不够理想。

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期望通过严肃的学术对话、平等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式,把可能的问题摆出来,通过知识要素和道德品行的讨论去辨析问题,最终使师生共同去自觉自愿地遵守和践行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准则和美德。

二是,这门课是为学生从文史哲社政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准备的一场交叉学科的知识盛宴。只需2个学分,学生就可以亲身领略“师大大师”风采,聆听众多名师的教诲。我想如果我是一位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三是,这门课不仅讲“理”,还会对中外学术规范与伦理的理论和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学术创作生活的细节,展示学术规范与伦理失当的教训。

四是,考虑到青年人的特点,我们甚至大胆地提出授课地点能不能走出教室,是不是可以让学生们在“欣赏”和“玩”中实现教学计划?例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带领同学们去郊外踏青,同时开讨论会,畅谈学习体会,展开不同观点的辩论,为青年学子营造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

◆ 课程介绍里有很多名师授课,您在邀约过程中,大家达成什么共识吗?

萧:华东师大的优秀学者“大咖”“大腕”非常多,学术功底非常雄厚。这门课程的开设,得到了他们的鼎力支持,这让作为这门课的责任教授的我非常感动!

比如,童世骏书记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给予支持,他甚至还把自己的讲稿早早地就发给我“审阅”,对像我这样的普通教师而言是一种鼓励。还有一些知名教授,为了讲题反复斟酌,跟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讨论,最后才定下来。每每经历到这些事情,我真的为华东师大的学生感到幸运。

◆ 从课程内容看,这门课更像是学理探究课,作为责任教授,您对这门课有什么预期?

萧:对于一名学者或学生而言,学术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学术交流必须建立在原创的基础上。

华东师大是有着深厚人文传统的著名高校,而且有着自身明显的传统和学统。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在中国高校中,华东师大“底蕴雄厚,温文尔雅,低调奢华”。我本人受益匪浅,一直在学习和践行这一良好的学风。当然,这不是说我喜欢做“顺从的小绵羊”,学术上也要有足够的挑战精神。

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学生们能够从进校开始就融入到学校的传统氛围之中,能够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树立诚信、踏实和负责的良好学术风尚。

◆ 从前期推送看,有网友留言希望有网络共享课,是否有考虑呢?

萧:这是第一次开课,每一堂课会有录像。等授课教师对所讲的每讲内容有更加规范和系统的整理和补充之后,再考虑“慕课”也不迟。

研究生通识选修课程平台

《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也是华东师范大学首次为全校研究生开设的通识课程,由研究生院“课程建设”计划立项建设。

据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陈灵犀介绍,近三年来,研究生院大力实施研究生“课程建设”计划,重点加强一级学科学位基础课和研究生高水平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一级学科学位基础平台课和研究方法类、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创新创业类研究生通识选修课程平台。

2017-2018年立项建设了43门学位基础课和27门通识课程。如《传统中国及其现代挑战》《西方政治思想经典研读》《昆曲清唱与研究》《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创业领导力 》等通识课程都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