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安交大环评中心发布《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8》 |
|
发布会会场
发布2018版《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4月26日,《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8》发布暨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大学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杨万平副主任代表中心发布了2018版《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据介绍,2018版报告的主要内容仍然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5JZD012)的研究为支撑,选取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烟(粉)尘排放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生活垃圾清运量、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10项污染排放指标以及城市绿地面积、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水资源总量、湿地面积和森林面积6项环境吸收因子指标,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构建环境污染排放指数、环境吸收因子指数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进而根据指数结果判断全国及各地区的环境质量水平,总结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剖析影响环境质量结果的主要原因。
与前三版报告相比,新版报告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研究:一是选取的指标数据分为省级和市级两个层次,尤其将省级数据样本区间拓展为1996~2016年,然后再根据省级各项指数的测算结果,计算合成国家级和8个区域级的各项指数,这样可以更好地总结20年内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二是引入了2005~2016年74个环境重点监测城市的样本,测算了不同城市的各项环境指数,并且对74个城市的环境质量相关问题进行了着重分析,形成了“国家—区域—省级—城市”4个层面研究内容的纵向配置,使得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成果更加完整;三是以西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通过污染和吸收两个方面测算了西安市月度空气质量指数和年度空气质量指数,对西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规律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EKC曲线原理,选取西安市年度空气质量指数和GDP两个指标分析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影响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与会专家代表认为,2018版报告在继续基于污染和吸收正反两个视角重新界定了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对中国8大区域、30个省份和74个重点环保监测城市的环境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覆盖广,满足了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实际需要,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省份、不同城市的环境质量提升乃至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理论支撑,是社科领域的一大重要成果,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此外,该中心主任袁晓玲教授还表示,未来2019版报告还考虑将“中国—区域—省份—城市”四级评价体系拓展至“中国—区域—省份—城市群—城市”的五级评价体系;城市层面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将从74个环境重点监测城市拓展至293个地级市;在案例分析部分,2019版报告也将新加入对汾渭平原雾霾污染形成机制与治理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