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俊庭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5/27 12:59:20
选择字号:
华夏文明核心区早期聚落的时空分布特征被揭示

 

日前,从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传来消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所的闫丽洁博士带领团队,历时近十年时间,利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完成了对华夏文明核心区-环嵩山地区早期聚落的时空分布特征的考察和系列研究。河南大学秦耀辰教授对该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项目在将空间数据挖掘方法与聚落考古相结合,揭示环嵩山地区早期聚落时空分布特征方面具有理论和方法创新,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据悉,早期聚落是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早期聚落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能够探究早期社会复杂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了解认识早期社会,传承历史悠久的优秀文明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早期聚落分布时空模式研究以主观分析和定性研究为主,不仅费时费力,还过渡依赖个人经验,具有不科学、不便捷的缺陷。

作为中华文明出现最早的地区,环嵩山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适宜,是聚落遗址密度与数量集中的区域。项目通过前期调研认为,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与聚落考古研究相结合,探索该区域早期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形态、演化特征及形成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能够为从聚落遗址空间分布与时空演化的角度透视古代社会发展提供了方法支持。

为此,闫丽洁带领团队,根据遥感、GIS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挖掘、三维可视化等不同空间信息技术自身特征与技术优势,有针对性地将这些技术有效应用于聚落遗址分布、文物保护规划、文物现状评估、保护区划划定、规划资料管理、文物价值评估、文化遗产展示等多个方面。诠释了空间信息技术的适用范围,通过多个典型案例研究,深化和拓展了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通过研究,闫丽洁团队发现,区域裴李岗聚落包括两个集聚中心,总体上体现出东西分异的空间特征。仰韶聚落具有3个集聚中心,大体上包括西北部的洛阳-偃师一巩义地区,东北部的郑州-荥阳地区,南部的汝州地区等3个区域。龙山聚落空间分布同样具有3个集聚中心,分别为西北部的洛阳-偃师地区、东北部的郑州-荥阳地区和南部的新郑—新密—许昌—汝州地区。夏商聚落具有2个集聚中心,分别位于洛阳-偃师-巩义和郑州-荥阳一带。

同时,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相结合的GIS点模式分析方法,揭示了环嵩山地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四个时期聚落分布时空格局和密度的变化特征,从裴李岗时期到仰韶时期聚落空间分布由西北-东南格局向东北-西南方向转变。聚落核密度从裴李岗、仰韶、龙山至夏商时期逐渐增大,夏商时期核密度出现极值,最大核密度位于偃师市。裴李岗时期区域聚落等级规模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大致在距今5000 年左右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区域聚落规模等级出现分异,这种分异在龙山时期得以延续,并于夏商时期最终形成。

“上述研究结果与考古学相关成果相符合。”闫丽洁博士说。

同时,闫丽洁团队还发现,区域聚落之间的相互交流显示出逐渐加强的趋势,反映出早期聚落分布的相对集中以及聚落规模的不断增大。文化交流的加强,使得区域早期聚落的分布形态从裴李岗时期较为离散的分布特征逐渐向仰韶、龙山的相对集中分布演化,并最终在夏商时期达到高度集中。

目前,该项目取得成果已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在文物管理部门以及国家、省级科研机构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对应用单位聚落考古、环境考古研究及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的数字化、信息化、定量化、科学化与可视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项目的持续应用,将为田野考古和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提高田野考古调查的效率,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项目促进了对早期社会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华夏文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