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永平带领的植物基因组演化与基因功能发掘团队以蔓菁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基因型的蔓菁品种,通过生理生化和转录组学的方法,解析了蔓菁叶片蜡质参与干旱胁迫的反应机制。研究发现,有蜡粉的蔓菁品种比无蜡粉的品种有更强的耐旱性,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农业与食品化学期刊》。
据了解,早期水生植物成功登陆并演化为陆生植物,为后期被子植物的繁荣做了重要铺垫。植物适应陆地环境与角质层的形成密切相关,而作为角质层组成部分,植物表皮蜡质是植物抵御环境胁迫的重要屏障。特别是在缺水的条件下,相关基因的表达能够促使蜡质的合成增加,从而减少植物遭受干旱带来的伤害。
研究人员通过PacBio和Illumina测序检测到有蜡粉品种的BrrWSD1-X2基因存在特异的可变剪切体。他们利用酵母突变株进行基因异源表达发现,BrrWSD1-X2比BrrWSD1-X1具有更强的蜡酯合成能力。研究推测,有蜡粉的蔓菁品种中,BrrWSD1 DNA第三段内含子的T-to-C转换和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TA重复可能导致其剪接识别效率的降低,促进BrrWSD1-X2剪切体的出现。研究结果为阐明WSD1基因参与植物蜡酯合成以及蔓菁叶片蜡酯参与干旱胁迫的反应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9b0406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