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 |
科技成果转化难三大问题尚有“一个半”待解 |
|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
10月28日,2020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在本届大会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校长圆桌论坛”上,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分享了该校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创新探索,得到了与会嘉宾的肯定。但他称,“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仅仅解决了部分问题。
王顺洪谈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难在职务科技成果的国有资产化,具体表现在“科研人员不敢转”“各级管理干部不愿转”“没有成熟成果可转”三个方面。而“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仅仅解决了“不敢转”的问题和半个“不愿转”的问题,还剩下一个半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他呼吁,在成渝两地开展职务科技成果非资产化管理试点,用“职务科技成果非资产化管理”解决“不愿转”的问题,用“中试研发机构”解决“没有成熟成果可转”的问题。
据了解,早在2010年,西南交通大学就成为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领域“吃螃蟹的人”。在充分借鉴和吸取国内外有关经验的基础上,西南交通大学将其拥有的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杨其新团队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喷膜防水材料”项目所有权变更为该教授团队和学校共有,经三方评估作价500万元后入股成都嘉州新型防水材料公司,杨其新团队持有其中300万元股份。经过3年多的研发,2014年该项专利实现了产品化,现已经取得3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在上述成果转化案例中,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改变了过去“教授拿不走股权,学校干不成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得不到科技型企业”的局面。
王顺洪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为使科技成果走向实际应用,2016年1月,学校研究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学校与职务发明人可以按照“3∶7”的比例共同申请专利,也可以按同样的比例分割学校持有的职务发明专利,将职务发明人的“转化后奖励”前置为“知识产权共有”,进而实现了职务发明人对职务科技成果的大部分所有权。
另据了解,针对科研成果从专利到产品转化过程中最缺乏人才和经费的中间性试验环节,西南交通大学与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和双流区政府正在协商组建跨高校中试研发平台,由地方政府提供科技资金作为主要的中试风险投资来源。此举旨在扩大该校提出的通过“天使前投资”解决中试难题的成果转化模式试验,争取为解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