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北京科学中心承办的第十二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在北京科学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中小学的专家学者、科技教师和场馆教育工作者2400余人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论坛。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京春指出,科技馆是青少年重要的校外科技教育场所,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共同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科普资源,着力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馆校结合作为促进科技资源整合、推动科学教育的有效形式,打破了场景界限,顺应了科学教育发展,从注重科学知识传播到侧重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转变,将场馆硬件资源与科学教育软件理念完美融合,拓展了科技学习的实践性、跨学科性和人文性。
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兼科普部部长陈维成介绍了北京市科学教育场馆的发展情况。他指出,加强科学教育对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北京市科协高度重视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合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构建真正有深度且有成效的合作,需要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陈维成说。
同时,陈维成就北京推动馆校结合、推进科学教育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突出科技场馆展教功能建设,二是突出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传播,三是突出场馆科学教育的联动发展。
本次论坛主旨报告环节邀请了专业领域的学者和科学教育工作者,对馆校结合的发展现状和馆校结合课程与教学发表了深入思考。馆校结合专题报告环节采用“科技类博物馆+学校”的方式,来自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科学中心4所场馆的教师代表分别与各自合作学校北京育才学校、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北京四中、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的教师代表,分组介绍了馆校合作中的优秀案例,获得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此外,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138篇,经过专家严格评审,最终遴选50篇论文收入论文集,其中优秀论文15篇,最佳论文5篇。
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的两个学术品牌之一,为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构建良性互动循环,为馆校结合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青少年科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