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队员在开展箱式作业,获取底质样品
科考队员在东海海域回收探测仪器
记者11月3日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悉,日前,“向阳红18”船顺利停靠国家深海中心码头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2019年度东海科学考察实验研究”秋季航次任务。该航次科考针对长江口及东海海洋水文、地质和生态环境特点,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调查与实验。
该航次首席科学家、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冉祥滨介绍说,本航次是在长江流域极端水文事件和中国东部异常季风活动多重影响下开展的,航次成果将为深入研究“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双重压力作用下东海陆架区源汇格局、海洋环境演变和生态系统响应”,以及“外源强迫和强混合作用下的东海物质、能量输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本航次观测站位共49个,潜标回收站位1个。科考队员克服了大风等恶劣天气,完成了潜标回收,进行了CTD(温盐深仪)剖面观测49次、底质箱式作业44次、插管取样38管、沉积物重力取样作业21次,获取岩芯18个(总长度69.8米),大体积水体采样31站并在走航期间进行了真风速观测、气溶胶采样及海底地形观测等。
据悉,本航次历时20天,共有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复旦大学、河海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0名科考队员参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