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技部组织召开了“弘扬科学家精神”座谈会,邀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代表、高级工程师李艳青,CAP1400第三代核电科研团队代表陈煜,登海种业科研团队代表陶旭东,新华社国内部科技室主任陈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金振蓉等代表共同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学风作风”进行交流,热议科学家精神的内核。
“科学研究是一个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创新事业”
“科学研究是一个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创新事业。”张伯礼在座谈会上说,科技创新要为国所用。今年2月,张伯礼和他的研究团队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科技部等部门对新冠病毒应急科技攻关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花数十年时间建成的多个国家医学重点实验室在疫情中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在迅速确认病患“轻转重”的核心治疗指标、结合临床现象研究病毒症状和发病规律、及时筛选可用药品、开展新药研发工作等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科学抗疫。
姚檀栋介绍了以青藏科考精神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一是艰苦奋斗,在高寒的环境下做出科研成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做不出任何成果;二是勇攀高峰,作为国际上受到极大关注的地球第三极,如何让中国的青藏科考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是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孙鸿烈等老一代科学家传承至今的科研追求;三是奉献自己,青藏科考每一个科学研究目标一定是为国家、为地区服务的,多年来,青藏高原科考为西藏、青海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科学家要敢于完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工程。”苏权科讲述了当代中国桥梁人历时八年成功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故事,“港珠澳大桥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了高度智能化的大桥,彰显了我国一流的桥梁建设能力。”
李艳青分享了我国深海事业创新发展的故事以及“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永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在徐芑南院士等领军人物的带领下,中国载人深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飞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蛟龙号载人深潜潜水器横空出世,实现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可下五洋捉鳖’的愿景成为现实。2017年至今,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已经连续安全下水超过150次,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是它最大的特色。”李艳青说。
将国家需要摆在科研工作的首要位置
陈煜将中国核电人强烈的家国情怀娓娓道来:“我国核电领域的老一辈科学家大多都参与了‘两弹一艇’事业,在他们领导下成长起来的核电团队始终将国家需要摆在科研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建设核电大国、核电强国为人生目标。”
“团结协作也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陈煜介绍,“每一个核电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成千上万台设备,数万人的系统合作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核电人的优势在于积极发挥主动创新精神,从设备、材料、实验方法、软件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团结协作,最终让自主研发的CAP1400示范工程成为中国核电技术在世界上领先的一个重要标志。”
“科学家需要无私奉献的精神。”姜鹏回顾了中国“天眼”建设的26年时光,“20多年来,一百多人的工程团队默默奉献,其间的艰辛可能只有已经逝去的南仁东先生和身处其中的自己人知道。FAST团队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继续推进项目,实现团队的诸多理想,展开新一代接收技术研究。”
“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是我们种业科学家的奋斗目标。”陶旭东讲述了李登海院士开创中国玉米高产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攻坚之路,他们将中国玉米产量从20世纪的亩产不到300公斤提高到亩产1500公斤,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家是创新的先锋力量,媒体要讲好科学家精神的中国故事
陈芳说:“在这个时代,我们也会问,为什么大家这么热切地来呼唤科学家精神?因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要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不可能靠化缘要来核心技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要迈向现代化,也不可能靠搭便车来改变命运。对我们新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抓住历史的关节点,在重要的时刻,在重要的工程中去展现科学家的群像,讲好他们身上的创新故事。”
“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每个国家的实力要靠创新。科学家是创新的先锋力量,他们冲在最前面。”金振蓉谈了自己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她以自己曾到访的原子城为例,介绍了“两弹一星”科学家们在恶劣的环境里坚持攻关的故事,“他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使命感为国家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安定环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担当,在今天,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在新时代背景下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而我们新闻人有责任讲好科学家精神的中国故事。”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我国科技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辉煌成就,都离不开科学家矢志报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要完成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的各项战略任务,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支撑和引领,李萌强调:“新时代要有新时代科学家的创造性劳动,要有新时代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也要有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我们要把老一代科学家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并在内涵上深度拓展。新一代科学家要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科技创新事业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