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亚洲沙尘暴两千年前主因已为人类活动 |
|
中新社兰州2月20日电 (刘晓倩 丁思)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组成的团队于北京时间20日发表最新成果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揭示,两千年前,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亚洲沙尘暴的主要因素。
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陈发虎表示,目前,中国对过去两千年来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及朝代更替的影响已有较好研究,拥有相关的可靠演化历史重建及其影响的关联研究。但是,对于东亚夏季风降水引起文明更替后的生态效应,一直是未被科学界探索的科学问题,特别是气候环境变化导致人类活动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环境改变还缺少科学考证。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沉积最厚的沙尘暴堆积区,其面积达到64万平方公里。粉尘从源区扬起,大量沉降到黄土高原,该区域研究可揭示亚洲沙尘暴的历史。
2009年9月,陈发虎带领的团队钻取了山西北部吕梁山山顶名为“公海”的高山湖泊的湖芯样本。“该湖泊位于黄土高原之上,没有受到直接人类活动干扰,是研究亚洲沙尘暴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理想载体。”陈发虎说。
通过提取样品中的沙尘暴组分(沉积物中直径为19至78微米的颗粒),该团队重建了过去2000年亚洲沙尘暴的历史。
通过对比过去2000年沙尘暴记录、粉尘源区人口数量以及夏季风雨量,团队揭示了两千年来亚洲沙尘暴的变化规律——东亚夏季风增强时,降雨增加,生态趋好,战乱减少,王朝兴盛(如汉、唐、北宋、明朝等),人口迅速增加,农业发展,开垦草原和荒漠草原为农田,林草植被遭到破坏,进而粉尘源区扩展,最终导致沙尘暴活动快速上升;相反,东亚夏季风减弱时,沙尘暴活动减少。
该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不仅对中国朝代文明的更替具有重要影响,还产生巨大生态效应。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刘建宝研究员也是这项研究的主要参与者,他说,不论未来气候如何变化,减少人类活动是控制该地区沙尘暴活动唯一有效措施。因此,在该地区因地制宜实施可持续土地利用政策(如退耕还林还草)将十分重要。(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