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审议通过。据悉,北京将《若干意见》作为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施工图,并启动三年行动计划。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北京”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更加有效的首都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若干意见》划出了七个重点,包括: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先,筑牢堡垒防线,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物资设施保障;夯实公共卫生基层基础;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完善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机制等。
《若干意见》指出,首都要做优做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要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管理、监测预警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防控指引发布等功能。推进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硬件设施水平,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力量,培育公共卫生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引进国际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同时,要培养、引导全科医生充实到一线,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医防融合,各级医疗机构要明确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建立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与疾控中心加强交流,主动开展相关工作。
强化科技支撑方面,《若干意见》提出,首都要统筹好疾控中心、医院、第三方检验机构力量,优化检测方法,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优化生物安全领域科研力量布局,强化疫情防治科技储备,统筹协调各方科研力量,发挥中关村企业作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抓紧诊断试剂、药物、疫苗和医疗装备研发;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医疗,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精准防疫水平。
据悉,该《若干意见》将与“健康北京”行动相结合,坚持项目化推进,加大投入力度;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各区制定实施自己的三年行动计划,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抓好落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