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 |
农业科技进步瓶颈导致农业竞争力总体下滑 |
|
中国农业TFP指数(TFPI)的分解(1978年=1)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省级农业统计数据计算得到。
2005—2016年中国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强度
注:农业科技经费投入指全国农业研发机构和涉农高校科技经费投入总额。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6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农业科技进步未能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有效增长,是中国农业竞争力总体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坚持农业科技优先发展,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在基础性、公益性科研领域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
报告指出,依靠农业科技进步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提升中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1978—2018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I)增长2.61倍,年均增长3.26%。其中,体现技术进步的技术变化指数(ETI)增长2.03倍,年均增长2.81%,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的贡献约为78%;体现效率提升的技术、规模和混合效率指数(TSMEI)增长18.88%,年均增长0.43%。
进一步分析发现,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为3.77%。其中,技术变化指数年均增长4.08%。
然而2005年以来,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瓶颈。2005~2018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为2.20%。其中,技术变化指数年均增长率仅为0.23%;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由技术、规模和混合效率指数(TSMEI)驱动,TSMEI年均增长率为1.97%。
与此同时,2005年以来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开始迅速上升,主要农产品的贸易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从2005年的14.6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712.8亿美元。
因此,报告认为,农业科技进步未能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有效增长,是中国农业竞争力总体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业科技投入相对不足,是农业科技进步未能突破瓶颈的重要因素。”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在发布报告时指出,近年来,效率提升成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增长来源,而不是农业科技进步。
2016年,中国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占第一产业GDP的比重在0.76%,明显低于全部行业2.12%的水平。
因此,报告认为,应坚持农业科技优先发展,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在基础性、公益性科研领域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出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突破各类“卡脖子”问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