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要活动之一,国际技术贸易大会暨中日韩技术贸易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此次论坛以“创新引领,合作共赢”为主题,聚焦大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通过论坛、路演、交易洽谈等形式,为中美日韩等国的与会科学家、企业家、投资者搭建交流平台,拓宽国际民间科技合作朋友圈。
“这是一次促进开放创新的积极实践,也是深化中日韩科技产业合作的良好契机。”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共同促进中日韩技术贸易合作发展,积极探索促进技术服务跨境合作的有效模式,促进国内需求与国际创新资源对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科技与经济社会融通发展。
技术交流促互利共赢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融合趋势不断强化,科技对于经济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明显,国际技术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增长点。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5G、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世界经济恢复带来了新的希望。”宋军在致辞中说。他表示,创新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合作,中国科技界一直和国际科技界同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作为中国科协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品牌活动,今年5月,“科创中国”平台正式上线,发展国际技术贸易是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据悉,2020年以来,中国科协已经组织了15场“科创中国”系列国际技术路演,吸引了12个国家192家企业和专业机构参与,全球数百万人在线围观。
作为此次会议主办城市,青岛市四十多年来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了快速发展。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圣珍介绍,目前16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了309个项目。该市与日韩多个产业行业都开展深入合作,尤其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等多个行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日韩企业在中国投资最密集的城市。
据悉,全国唯一的中日韩经贸合作平台——中日韩商务理事会青岛联络办公室已经正式获批,落户该市城阳区。同时,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已于6月份开厅纳客,为中韩两国城市机构、企业搭建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双向开放平台。
“在科学技术急速发展,创新技术对于经济以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当下,充分利用科学研究成果,创造新的价值极为重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知识资源尤为重要。”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执行机构理事后藤吉正在贺信中表示。该机构与中国科协开展了大量的协作,如共同主办了以利用ICT技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为主题的日中科学技术论坛,以及在中国召开的以水环境技术为主题的中日韩水资源开发论坛等。
会上,多位专家表示,中国科技驱动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受到世界瞩目。“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促进中日韩三国科学技术合作,以及各国企业之间技术的对接。”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韩国技术风险财团总裁白熙基通过会议现场视频连线表示。该机构于2011年成立,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并在市场开发方面进行大规模的业务拓展等业务,每年会在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东南亚国家举办十次以上的贸易洽谈会,推广相关技术。目前,该机构已在烟台设立了海外产业技术中心。
技术转移助经济腾飞
产业创新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的一个重要命题。通过科技转化开辟经济发展新路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对此展开深入探讨,呈现了一场国际科技交流盛宴。
“当前,中国正处于战略转型期,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说。面对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新材料对于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和重大活动的作用日益显现。
他表示,经过40多年的追赶,当前中国已经成为材料大国,材料体系比较完整,有200多种材料在全世界数量位居第一,新材料的论文和专利也是全世界第一,但中国仍然不是材料强国。他阐释了中国新材料2035强国战略,分析了2020-2035年新材料发展的技术路线,以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北京代表处代表孙翊铢表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IT技术迅速发展,然而却未能扭转IT领域国际技术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的局面。但韩国的技术出口在过去15年却增长了16倍以上,2015年首次出口额超过100亿美元,远高于2001年的6亿美元。“目前,韩国技术贸易平衡明显改善,部分行业和技术领域持续实现技术贸易顺差。”他说。
据介绍,韩国的技术贸易逆差与该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迅速制造高端产品以补缺技术的产业发展路线有关。同时,韩国政府大力推动研发政策和企业技术发展,使得技术贸易逆差比率逐年下降。为加强产业整体技术竞争力,韩国政府在2000年制定了《技术转移促进法》,旨在将公共研究机构开发的技术转让给民营企业,促进产业化。从那时起到2019年,韩国先后六次修订该计划,“平均每三年出台一个新计划”,其目的在于把技术转移给企业,同时在产业上“落地开花”。
2018年,日本三菱日立电力系统公司燃气轮机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第一。对此,日本价值工程协会顾问、该公司高砂生产设计部部长赤城弘一表示,日本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的知识创造,可用动态螺旋上升模式表述。首先是丰富自己的隐性知识,并使之成为显性知识,之后将这些知识组合在一起,通过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新的隐性知识。
“知识就像一座大冰山,露出海面的显性知识部分很小,隐性部分很大。”他说,显性知识,就是通过文章、图表、公式,能够详细说明并且容易理解的知识;隐性部分,则包括人们的观点、思想、理念、经验、技能等很难通过文章或者是文字来表述的知识。通过一连串组织架构内部的知识创造,使日本企业能够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获胜。
佐治亚理工学院国际合作副校长卡尔·拉斯特与该校国际合作负责人戴维·布里奇斯也通过现场视频连线为论坛作主旨报告。拉斯特介绍,该学院拥有美国最古老、最大的大学经济发展组织,其面向研究人员推出的商业化计划一直位于UBI的全球十大商业化计划榜单之上;其初创公司孵化器也被《福布斯》评为“改变世界的15大孵化器之一”。布里奇斯则介绍了该学院在培养推动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人才经验基础之上,推出首个面向专业人士的“创新与技术商业化”培训计划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技术迅速广泛应用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国内技术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稳步扩大。”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主任罗晖说,“当前,应加快构建创新、联动、融合的国际技术贸易体系,适应全球科技开放融合的大趋势,塑造全球经济贸易新秩序,支持社会群体适应全球化发展,从而使新技术新知识造福人类。”
全球互联中跨越发展
此次论坛现场还举办了中日韩国际技术优秀项目路演。自年初启动大会筹备工作起,经报名征集、项目审核、初赛路演等环节,会议主办方在全球近百个参赛项目中遴选了40个“双招双引”优秀项目面向城阳企业进行路演展示,相关项目设计智能交通、新材料、5G通信、生物医药等广泛领域。其中的6个优秀项目在此次论坛现场进行了路演。
此外,论坛组织还安排与会中日韩学术界和企业界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城阳区万亩国家级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在“国际客厅”对产业、企业、技术、产品和人才等资源的研究和对接基础上,重点围绕高速列车和智慧农业领域,整合中日韩三方经贸合作资源,深入探讨合作路径。
“国际技术贸易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时代挑战。从历史视角、发展视角、创新视角来分析。国际技术贸易有利于知识的创造、吸收和应用,有利于生产率提高,从而使全球均衡向更优移动,有利于研发和创新的全球化。”罗晖说。如何顺应全球创新互联的时代?在她看来,促进技术转移和有效学习,支持人员流动和知识传播,鼓励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溢出,加速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构建全球创新网络,都是应对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低迷的双重压力下,国际技术贸易大会暨中日韩技术贸易论坛致力于搭建平台,积聚国内外科技资源,促进创新赋能产业,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宋军表示,中国科技界愿与日韩等世界同行一起,共同维护国际科技界的核心价值,遵守联合国宗旨下的科技治理原则,促进国际科技交流的便利化,坚决保护知识产权,推动中日韩经济科技合作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 信息中心供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