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云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1/10/24 9:38:43
选择字号:
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准备出发
 
 
“从年轻时到现在,建设一个伟大强盛的祖国是我一生的夙愿。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准备出发。”
 
——陈厚群
 
头戴安全帽,身着冲锋衣,2011年,一位身形高瘦的八旬老人一头扎进南水北调工程的现场。
 
一丝不苟地倾听作业人员的汇报,精益求精地进行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此后数年间,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的陈厚群,就这样50多次带领专家团队跑遍工程的一个个现场,保障一泓清水向北流。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谈到南水北调工程,陈厚群颇为自豪,“数十万建设者矢志奋斗,攻克一个个世界级难题,书写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实践。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通水以来,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成长于动荡的旧社会,建设一个伟大强盛的祖国是他毕生的夙愿。1950年,陈厚群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年后公派留学至莫斯科动力学院。在此期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留苏学生中第一批党员。
 
1958年,以全优成绩毕业的陈厚群婉谢导师挽留,返回祖国。他说:“当时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应该赶快奔向祖国的建设,不能辜负国家和人民的培养。”回国后,他立刻投身于“一五”建设的热潮中,并主动申请到桓仁水电站锻炼。
 
从此,陈厚群的人生与祖国的江河湖海紧紧相连。
 
1959年,广东省新丰江水库蓄水后,频繁发生地震。这是国内首次遇到水库地震问题。陈厚群临危受命,负责筹建水工抗震研究团队。然而,摆在他面前的是全新的交叉边缘学科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基础的他感到很困难,也很焦虑。
 
国家需要,唯有迎难而上。边干边学,陈厚群针对新丰江水库地震开展的相关研究开启了我国系统研究大坝抗震安全的先河。
 
60年间,他担纲制定出我国首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国家标准,创建国内外唯一集理论、分析和设计为一体的高坝抗震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在水工结构抗震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领先成果,并广泛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库大坝抗震安全设计中。
 
回顾这段往事,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开始也不知道怎么打仗,但是从战斗中学习战斗,最后取得了胜利!”
 
“地震就是命令”,陈厚群总是保持着一名抗震老兵的本色。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立即主动请缨直奔陡河水库震害现场,连夜起草报告上报国务院;2008年汶川大地震,作为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成员,他在深入调研分析基础上,科学阐明了汶川地震与紫坪铺蓄水、三峡蓄水无关。
 
80岁时,他再次出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带领专家组数十次深入工程现场,提出数百条建议,保障三峡工程安全高效建设与运行。其中仅三峡升船机的抗震设计等级一项建议,就为国家节省了十几亿元。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的装机容量总共才58万千瓦。现在我们三峡一个机组就70万千瓦了!”站在高坝的坝墩上,陈厚群无限感叹,“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高坝建设大国了!”
 
2020年,陈厚群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当被问到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时,他说了四个字——追梦人生。
 
为实现建设一个伟大强盛的祖国,耄耋之年的他仍在追索。
 
  (本报记者 张云)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