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十三五”科技成就展现场 北京理工大学供图
来宾参观北京理工大学“十三五”科技成就展。 北京理工大学供图
11月22日,北京理工大学“十三五”科技成就展开展。在开幕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龙腾介绍了北理工过去五年科技工作的进展和成就。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理工大学坚持特色理科和优势工科融合,实施“支持自由学术探索”和“鼓励重大基础研究”的双元支持模式,在超快激光微纳制造、反常霍尔效应、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新体制雷达、材料结构力学等方面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十三五”期间,北京理工大学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冬奥会开闭幕式数字表演仿真、科学化训练装备、极寒环境电动汽车、碳中和调控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有力支撑科技冬奥战略,相关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自主研发视频编解码、交会对接等技术,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提供支撑;完成北斗二代基带处理芯片的流片,实现了北斗系统“中国芯”。在火星探测领域实现了火星着陆器的自主匹配式降落,支撑我国深空探测重大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医工融合研究院教授胡斌重点介绍了该校推进医工融合的主要思路和创新举措。他表示,在构思布局北京理工大学未来交叉学科发展方向的过程中,系统推进医工融合科技创新,发展新兴医工,构筑特色医科发展根基的策略,逐渐成为学校“十三五”后期积极探索新的服务面向、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的主要思路。
据他介绍,北理工按照校内新型研究机构的模式建设医工融合研究院,赋予研究院多元化用人、国际通行PI团队制任务组织、跨机构团队组建与任务协同、科技任务自主确定、依托团队引进青年教师、依托团队任务配备研究生、团队任务校内启动资助等多方面的科技创新自主管理权,支撑了研究院从0到1的建设任务。
经过3年多的发展建设,北理工医工融合科技创新与医工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得以建立。依托学校医工融合合作体系,部署了医学新材料、新型诊疗装备、医疗机器人与微系统、激光医学与医学光学、空间生物医学工程5大研究方向,建立了由医学机构领军学者领衔研究方向、与校内责任教授共同把关、校外医学翘楚与校内资深学者共同组建跨机构联合研究团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建设体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